清明,缅怀我们的大体老师

有一种老师,人们既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但是他们无声地推动了医学事业的进步。他们就是用于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遗体——“大体老师”。

2024年4月4日清明,复旦大学人体科学馆馆长、基础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教授周国民带领志愿服务队一行5人,赴上海青浦福寿园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缅怀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者——大体老师。

建于2002年的上海红十字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纪念碑,是中国第一个自愿遗体捐献纪念碑。铭刻着遗体捐献者名字的纪念碑(1981-1988年实现捐献者)。纪念园内已树立数十块纪念碑,从最初数年一块纪念碑到一年数块纪念碑。

八路军老战士、原上海红十字会副会长白备伍先生塑像。白先生是上海遗体捐献的倡导者,与同为八路军老战士的夫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上海医学院的离休干部张令仪女士先后于1986年和2022年将遗体捐献给上海医学院。

学生志愿者与在园内祭奠的马女士一家合影。据马女士说,她一家三口来祭奠的是詹国栋、吴美华夫妇,詹先生于1983年捐献给上海中医药大学,吴女士于2016年捐献给上海医学院。马女士小时候曾在詹先生家生活过,每年都来此祭奠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图7:与刘女士一道向他的丈夫鞠躬致意。刘女士丈夫卢日龙先生于2015年因病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去世,将遗体捐献给上海医学院。

上海医学院解剖系技术员靳安庸老师于2005年将遗体捐给学校,她丈夫戎镇远医师于2000年实现捐献。2006年,靳老师儿女共8人,包括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全部签署了自愿捐献遗体申请书。

在复旦大学人体科学馆门厅的6幅塑像,他们均是曾在上海医学院解剖系工作过的教师、技术员或他们配偶。

每年清明,组织医学生开展专门活动,或去上海青浦福寿园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拜谒,或在课前开展感恩仪式,或至人体科学馆参观,了解标本背后的故事。


值此清明,慎终追远,

在生命的尾端,照见生命的来路。




基础医学院关工委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