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中国面对的是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应对全方位的国际竞争,抵抗“西强我弱”的种种压力。内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环境、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矛盾都相当突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新阶段的改革行动纲领。《决定》富有理论的深度、实践的厚度和知识的广度,是一部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决定》第一部分“总论”概括了《决定》基本精神。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改革总目标新的更完整的表述,既坚持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又突出改革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总目标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六个围绕六个深化规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各自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改革路线图正是围绕这六个要领展开的。

四、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五、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基于我们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可以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观点。

《决定》第二至第十五部分“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六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全面改革的路线图。要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丰富、深刻、复杂内涵,《决定》的这个大篇幅展开部是不可不读的。其中,经济方面着墨最多,在十五个部分中占六个部分。第十三部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关于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重大举措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纲领是重要的,行动比纲领更重要,而落实纲领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论。《决定》强调要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些都是35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是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保证。

《决定》最后部分提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

全会决定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以更好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钱冬生

20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