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老师指导博士生讲师团开展校史国史主题宣讲备课会

3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鄂基瑞、陆士清、陈永青、刁承湘、朱建艺五位老师在8号楼318会议室与博士生讲师团校史主题宣讲团的五位讲师共话校史国史,帮助校史国史主题宣讲团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

2018年是复旦大学西迁重庆北碚80周年,为铭记历史,弘扬复旦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博士生讲师团筹建了复旦大学校史主题宣讲团,曾分赴重庆北碚复旦中学、上海复旦附中等积极开展复旦大学校史宣讲活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博士生讲师团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通过校史和国史的融合,建设一批拥有丰富爱国主义内涵的校史国史课程。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得知博士生讲师团组建校史国史主题宣讲团后,特赴本次备课会,对讲师团进行指导,共同谋划校史国史主题宣讲课程建设。

会议伊始,五位关工委老师分别向各位讲师团成员简短介绍了自己在复旦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之后五位校史国史宣讲团讲师分别上台就自己的备课内容向老师门做了介绍,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作出点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石璞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马延飞均以《屹立沪滨:复旦大学校史常识》为自己的授课题目,但是两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主要讲二十世纪上半叶复旦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历程,后者则展示了复旦创校、奠基、内迁、调整直至屹立沪滨的发展轨迹。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陈聪的题目是《回望百年历史·传承复旦精神》,通过对校史的梳理来讲述复旦精神的传承,并提到了自己的授课思路和遇到的一些重难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廉国强以《复旦西迁那些事儿》为题,以生动的故事,把复旦校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结合起来,讲述那些为学校的发展、为国家的进步作出过极大贡献、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和事。而上海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李强的课程《复旦大学校史:辉煌与再辉煌》则重点讲述上海医学院的发展史,通过颜福庆、陈同生、汤钊猷几位老先生和医学院的故事来传递“医者,仁心”的上海医学院精神。

讲师的授课展示得到了关工委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作为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五位老师对于复旦的发展熟稔于心,他们结合自己平时授课的经验,点出了几位讲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不足和可以进一步提高的方面。五位老师指出,校史国史宣讲课程在明确授课宗旨后要根据听众群体差异处理好今与古、大小节点等材料的选择,充分展现学校当今的发展状况,突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战略。之后还要在《复旦大学志》《上海医科大学志》《复旦名师剪影》等资料中进一步挖掘史料背景和关键人物,展现各种鲜活的故事,通过学校对于国家发展的贡献将历史串联起来,使课程内容的时代背景与当前读懂中国的时代要求相结合,勾勒出复旦大学的历史全貌和复旦人的国家意识、家国情怀,传承复旦精神,追求复旦梦想,从而激发听众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

最后,博士生讲师团指导老师柴宏宇老师向关工委老师们对于课程建设的悉心指导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邀请老师们今后能够经常指导课程建设,帮助博士生讲师团更好地服务理论宣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