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之路写新篇 | 材料科学系师生参访上海商飞COMAC浦东基地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加强建设时代新人铸魂工程,2023年11月14日下午,材料科学系组织师生前往中国商飞COMAC浦东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几代航空人为实现中国“大飞机梦”付出的努力,感悟大国工匠精神。系党委书记、系关工委主任于瀛、系关工委副主任李越生、青年教师代表赵岩、黄海、彭勃、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40余人参加。

首先,中国商飞工程师为材料系师生介绍了中国商飞浦东基地的发展蓝图,并带领大家参观了“永不放弃”雕塑,领略了商飞人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精神。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材料系师生登上“运十”飞机,参观飞机内部构造,了解“运十”飞机的历史。材料系师生在驾驶舱和客舱参观良久,并在雕塑旁合影留念。

随后,中国商飞工程师带领材料系师生来到了数控车间,参观智能生产线与智能回收系统,实地了解全连接工厂和生产线智能制造。在总装车间长廊,材料系师生近距离观察到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C919飞机进行总装与维护,感受“长期吃苦、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奉献”的大飞机精神。

在C919设计研制中,材料方面的突破居功至伟。商飞与包括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在内的国内知名高校院系有着紧密的科研合作,在新材料应用上,C919建立了铝锂合金的材料规范体系、设计许用值体系和制作工艺规范体系,并首次将这些材料应用到民用飞机上。不仅如此,它还大胆尝试了钛合金3D打印等“绿色”加工方法,充分体现了C919大型客机带动国内基础工业的能力与未来趋势。材料系的同学们在参观中纷纷表示希望能为中国商飞这样的“国之脊梁”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最后,材料系师生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大飞机事业纪录片和C919首飞纪录片。C919的“破茧化蝶”,不仅代表着国产大飞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与欧美巨头形成“共竞蓝天”的格局,更是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以及民航市场的起飞,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一步。材料科学系关工委分会将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五老”与青年教师、青年学生的交流,把老一代材料人科研报国、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激励青年材料人在新时代永葆初心、建功立业。

师生感悟:

今天有幸莅临中国商飞公司参观学习,一踏入园区,便被广袤的空间和停满历史悠久的民用飞机的草坪所吸引。其中一架引人注目的飞机是70年代新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喷气式飞机运-10。漫步进入这架飞机的内部,参观飞机驾驶舱,繁多的操控按钮和控制器让人不禁感叹在那个年代自主研制如此先进的飞机是何等不易。接着,我们参观了ARJ21和C919大飞机的生产线,巨大的生产车间能同时容纳多架C919飞机。工人们正在精密而细致地进行飞机零部件的组装,每一颗螺钉都是由人工巧妙安装的。这让我深感,庞大而复杂的设备成功背后离不开这些工程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观看C919首飞成功的记录视频更是让我感受到大国重器、大国崛起的成功喜悦。

—物理电子学党支部 黄海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能坐在驾驶舱里体验飞行员的工作,还让我能近距离观察到各个阶段的生产线流程,包括原材料加工、机身制造、舱室装配、电气系统等,让我了解到生产航空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流程。有幸看到这样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展示,使我对航空产业和工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播放的C919的纪实视频也是令人热泪盈眶,呈现出中国商飞COMAC的创新和贡献。通过本次参观,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航空工业正在朝着更高水平发展,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观这些国之重器。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韦成

11月14日下午在院系的组织下前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参观。参观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回顾历史,登上了国产首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置身驾驶舱中,看到纷繁复杂的各种操作按钮,不禁感慨万千。然后前往ARJ21和C919总装生产线,ARJ21生产线上六架客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总装,C919生产线上技术要求的严谨细致和一线工作人员的仔细认真都令人印象深刻。最后是观看C919首飞纪录片,了解了C919首飞背后的故事。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23年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中国人的“大飞机梦”一路走来离不开无数参与人员的努力奋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大飞机梦这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研究生第六党支部 夏琪



材料科学系关工委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