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力行:老中青三代新闻人共话校风学风与师德师风——新闻学院师生党支部联合专题组织生活会实录

  

  

老教师追忆往昔谈传统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院风,新闻学院党委组织退休教师党支部、在职教师第二党支部和14级本科生党支部于201769日上午举行联合专题组织生活会。会上汇聚了老中青三代新闻学院教师党员代表8位及学生党员20余位,大家就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理解和认识展开了大思考大讨论,会议由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鹏老师主持。

 新闻学院原副系主任董荣华老师在发言中回顾了他的教学经历,分享了对师德师风的理解:“老师要跟同学打成一片,心里要有学生、爱学生。”作为老一辈新闻人,他在退休之后,依然非常关心学院和学生的发展。董荣华老师提纲挈领地指出,新闻系有自己的专业特点,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共性最终要落到实处。

 对于院风学风的讨论,新闻学院退休教师支部书记顾昕老师表示,时代在变化,新闻学院的院风却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始终强调专业精神、新闻理想,要有新闻人的情怀。

 新闻理想落到实处,就是要做怎样的新闻人。新闻学院原院长陈桂兰老师称,新闻学院的学生往往都有灵活的笔杆子和能说会道的口才,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态更需要有良知、有理性的知识分子。优秀的新闻人要有技能和实力,更要有底蕴和人格。她总结道:“不光新闻要做真实,做人也应该要真实。”

 而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新闻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张子让老师讲述了陈桂兰老师任院长时为新闻学院建设集资殚精竭虑,一心奉献于学院事业的故事,强调了为人师者关键是要对得起教书育人的事业和自己的良心。

  

骨干教师结合工作谈传承

  


 



 新闻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周笑老师表示,要应对高速变化的社会环境,老师应善于巩固、修复、保护学生的专业精神,以防新闻理想的消泯。青年教师楚亚杰则提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思考和反省教师的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工作。“新闻学院的传统传承到我这一棒,传递的是一种态度。”

 


学生党员结合实践谈思考

  

    在师生党员共同观看了77级校友访谈记录短片后,14级本科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们就校风学风与师德师风的话题共同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

袁超颖表示,在会上既听到了老一辈新闻人有关新闻传统的阐述,又看到新一代新闻师生对现实的思考,她认为,新闻学院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看待问题的视野、对社会的洞察力、对世界的高瞻远瞩。不论将来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这种新闻人的独立、情怀和担当不会改变。

胡思江将校风学风建设与新闻学院“好学力行”的院训结合起来。他认为“好学力行”是一种家国情怀,更好地学习知识,以专业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业,并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社会,以及我们的国家。党员同志更应该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学力行”。比如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的特色项目“新相工作室”;班级党支部微信推送栏目“新声速递”平台开展时事宣讲;搭建“复旦智领未来馆”等实习工作信息共享平台,以服务全校师生;参与“记录中国”专业实践项目等都是“力行”的具体实践。

吴懿瑶提出了对于优秀的学生、优秀的新闻人的定义与思考。在大学这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往往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实际上,好学生需要更好的自我规划,有自己目标,并且努力坚持人生的追求。优秀的新闻人就是要坚持“两典一笔”的看家本领,能够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三代新闻人共话好学力行,传承新闻精神

  

      老中青三代新闻人齐聚一堂,师生坦诚交流,共话好学力行,传承新闻精神。大家都认为新闻人的学风贵在“学道”而不仅仅是“学术”;新闻人的“好学力行”,“行”很关键,是学术、文化、专业能力、政治素养的齐头并进。

 会议最后,杨鹏老师用五个关键词作为总结并寄语学生党员。

 其一是“真”,学生对待学习认真、教师对待岗位认真,更要说真话、做真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党员的政治生命,社会成员的人格生命;

 其二是“自由”,把握好自由和责任的关系,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其三是“爱”,作为教师应爱护学生,努力弘扬师德师风;

 其四是“理性”,不论学术研究还是事业发展,不论为师、为人、为学,都能够理性分析判断,不随波逐流;

 其五是“传承”,继承优良的党内传统,怀有使命感,将优良的校风、院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将“好学力行”的训言代代传承下去。

 


201769日星期五

 新闻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