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当名合格共产党员

在建党百年的日子里,回想入党55年的经历,坚信自己幸运选择了人生正道,与党同心同德,人生充实有价值。

我生在旧社会,童年随母辗转执教在苏北解放区、日占区饱受艰难,直到父亲从上海医学院毕业留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全家才得以团圆。不久迎来了解放,目睹解放军进城。从此个人命运和前途同国家融为一体。

我接受正规教育,戴上红领巾,加入共青团。国庆十周年,我们一群同学在人民广场畅谈“再过十年廿年,看谁对国家的贡献大!”

1962年,我以优异成绩考进医学院,成为与父亲相隔廿年的校友。

1962年,年轻党员雷锋的事迹触动我心。我决心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争取入党,让人生有价值。1966年2月15日我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入党时,学校推荐我报考国家一级教授、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的研究生。我参加了统考,平静等待录取通知。但“文革”发动,读研泡汤。

1967年初夏,北京传来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这是党对亿万农民的关怀,对医者的号召。我主动串联聚集一批以毕业生为主的志同道合者,商议去农村事宜,并向市卫生局去京参会的长征干部洪明贵表示决心。

1968年2月16日,我们这支由8名党员为骨干、19名不同系学生组成的“指点江山医疗队”,带着户口告别上海远赴贵州。3月13日到达毛主席长征到过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被安排在太拥工作。全区1万多苗侗汉等各族同胞散居在6个乡110个村寨。区卫生院仅有10名医务人员,几间简易病房,几张病床,除听诊器、血压表、扩创缝合用品和一具消毒锅外,无其他诊疗和手术条件,缺医少药难以想像!

党支部带领全队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医务人员,背着药箱跋山涉水、送医送药上门,手术集中在卫生院完成。半年多医治了大量病员,工作渐渐打开了局面。“共产党帮我们挖苦根穷根,毛主席又派医疗队帮我们挖病根来了!”消息春风般传遍苗岭清水江畔。期间,我们还在当地积极培训赤脚医生接生员,推广中草药和针炙传统疗法、建立合作医疗制,普遍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在数年内基本达到“村有卫生员接生员,乡有卫生室,区有卫生院”“小伤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区和县”。山村发生巨变。

我们在贵州奋战了11年,在当地成婚安家,践行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诺言,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留下深深的人生脚印。

改革开放天地宽。国家恢复了研究生培养制度,母校鼓励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勇敢地站出来让祖国挑选,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更大贡献”。包括我和妻子在内的4名队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母校的研究生。我的导师戴自英教授是著名传染病、临床抗生素权威。他甘为人梯悉心指导,我努力学习全力钻研,毕业课题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毕业后留华山医院工作。 1984年我当选医院党委副书记,成了不脱离业务的“双肩挑”干部。1993-2004年任党委书记,自觉能力远不及挑这付重担,故加强理论学习、尽心尽力工作、借改革开放良机,使医院在全国排名中保持名列前茅。改革开放40年丰富了我的人生。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证书。2003年我兼任传染科主任和市防治SARS专家组成员参加了那场防疫战。2004年受市委市府委托参与上海市1号工程市公卫临床中心筹建,为上海筑起防御突发疫情的壁垒。

2008年我退休了,但作为党员我仍肩负重任。

西方势力和平演变共产党的野心、苏共败在和平演变的惨痛教训、让我深刻理解对年轻一代教育影响与引导的重要。我们党一定要将奋斗目标代代相传。

退休12年来,我在医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和校关工委工作,为提高年轻一代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道德素养尽力。我在上海及20余省向中青年医药人员讲解“如何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通过主编《上海医药》杂志及其网络平台夯实他们合理用药的专业基础。每年为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述“为什么入党”“怎样当名合格的党员”。还把在山区11年的经历写成20余万字的回忆录《我与第二故乡》,供医学生阅读。2012年校关工委编写《复旦名师剪影》时,因我的爱人在市政协公务活动中猝死,我患上抑郁症住院。想到爱人生前的嘱咐“其他事可辞退,关工委的工作必须做好”,我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在病房里审改撰写文稿,确保这套德育书按期定稿。

去年5月~6月美国疫情肆虐,侨胞社团找我求助。在驻外使领馆和市外办的支持下,我配合我科张文宏主任举办了两次讲座答疑,六千余名侨胞受益称赞。为颂扬防疫的“中国经验”,我策划在《上海医药》杂志出版一期增刊,推崇上海在2004年建立了集医防研教为一体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全球率先确定H7N9人禽流感和COVID-19病原上作出重大贡献。

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当年医疗队的队友一直牵挂着第二故乡,从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对口资助县民族中学贫困高中生,到近几年三去剑河帮困助教助医,与受助学生座谈,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去年3月欣喜得知,剑河县终于摘掉了“深度贫困县”的帽子。

我已是78足岁老人,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得认真重温百年党史,继续努力,一生当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张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