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十九大报告、畅谈老同志心怀






20171018日上午,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部分老同志相聚老干部活动中心,聆听十九大报告,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是日下午,大家即主动座谈,畅舒心怀。校老干部处处长邵瑜、校退管会常务副会长周桂发出席座谈会。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

钱冬生:习近平所作十九大报告,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报告时长3.5小时,历史罕见、但内容具体。提出了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策划操作,具体清晰。今后的奋斗目标看得见、摸得着、有信心、做得到。80年代,我们还在探索阶段,敢闯敢试,摸着石头过河,其时党内也有不同意见。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底子厚了、道路成功了、党的状况空前好,国家趋势看得清楚、目标明确。报告中提到方方面面,从经济到文化、从乡村到城市、从社会治理到民生改善、从依法治国到生态文明建设、从特色强军之路到推进祖国统一,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全面从严治党到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两个一百年、两个15年,都提出了鲜明目标,且阶段性目标十分明确。

朱建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是首次提出。

张永信: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党和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时,是全面的、全方位的。我的感觉两个字: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的提出到具体的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我们这个年纪,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到受到世界关注,都亲身经历过,每一个变化,都实实在在。外人能看到,家人更应该有体会。过去工资低,买一个收音机,要花数月工资,电视机更是几家才有一个。现在条件好了,别的不说,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不少还是高端品牌的。中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过去反对的人看到了、世界也看到了。我们现在有底气、很自豪。习近平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要建立世界一流强国,目标细致、清晰、明确,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在党的历史上写下更辉煌的篇章。

陈永青: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报告还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部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蓝图详细绘就,实现部署清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宣言书。

朱建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十四条基本方略,必须分层次做好学习与宣传计划。

韩宗英: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在总结成就时,也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由于区域差异,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集社会之力,开展精准扶贫,在政策上出实招、在推进上下实功、在落地上见实效,坚持进入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我们的党真正为人民谋利益,为大众谋幸福。

钱冬生:我们深切体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

陈永青: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就将成为空想。这是真理,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自信。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复兴梦想

陈永青: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都要关心和爱护青年。这对我们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来说,是重任使命、应该担当。

张永信:我们老同志,年龄大、阅历丰富,应该发挥特长、加强与青年教工和学生的沟通,采取青年们可接受的方式方法,理直气壮唱响主旋律,增进影响力、引导力,做好工作,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韩宗英:习近平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动习惯。习总书记强调要从娃娃抓起,那从青年抓起,我们更责无旁贷。钱冬生老师如今虽已85高龄,但始终站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第一线。从2008年至今的10年,坚持组织指导关工委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年年有特点、年年出论文。

陈永青: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镇。面对网络化时代、多元化时代,自己脑子要特别清楚。在调查中体会到,在思想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课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还有困难、压力比较大。在青年教师和海归人员均占六七成以上的情况下,思政工作艰巨、引领任务重要。应该区分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花费力气,做好工作,共同走在革命大道上。

寄语青年、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钱冬生:我今年85岁、65年党龄、我经历了从八大至今的党代会。过去了解党代会情况靠报纸、广播,或从看电影前的纪录片中了解情况。我们党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成熟,现在是我们党最好的时期。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的矛盾。前景十分美好、挑战十分严峻。我希望青年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向课堂学、向社会学、向历史学、向人民学、把手机、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开阔眼界的工具,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撰稿   周小玲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