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名疑问趣谈

发布时间:2018-03-27浏览次数:983语音加载中

         2006年笔者写了一篇《上海路名趣谈》刊登在复旦老教协所编的《简讯》上。时隔十二年,再写一篇《上海路名疑问趣谈》也算是续篇吧!供大家浏览!
上海有一些路名有一些疑问,笔者就所知作些回答,不一定准确,不当之处,请大家不吝指正。

(一)“南京路”,上海第一条大马路,也称中华第一商业街。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人们很奇怪为何在上海不用有上海含义的名字,如“沪江”、“申江”、“浦江”之名,而用“南京”呢?这条大马路,取名于1865年,由当时租界工部局确定的。租界工部局为纪念“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而取此名的。“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与清政订立的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包括上海)、赔款等等。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这是民族的耻辱。所以“南京路”之名,其实并不光彩。但后来人,为何仍沿用此名。笔者认为,这时候国人为了不忘“国耻”,要发奋图强,要实现民族复兴。所以保留“南京路”之名,这也是应该肯定的。这判断未知妥否。

(二)“广东路”为何不是南北走向,而是东西走向呢?上海最核心中心城区的路名,是按路的南北、东西走向的不同而分别以“省名”和“市名”命名的,如南北走向就用四川路浙江路之名等。而东西走向就用九江路、汉口路之名等。但广东路(省名)却不是南北走向而是东西走向的。为何是别样。笔者认为广东与广州在英语是同一字“CANTON”,所以用广来代替广州,洋人认为也就是用了“市名”了,没有错。

(三)上海路名绝大多数是以中国省、市、山川和人物命名的。[]但也有几条例外,是有特殊含义的。为何?这都是有特殊原因,也值得纪念。例举如下:“国货路”、“军工路”、“制造局路”、“光复路”、“复兴路”等。笔者就所知各作介绍。

“国货路”,位于南市,属黄浦区。1928年,国民政府为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在这条马路上举行推销国货的大规模展览。在当时是一个大盛事,造成有影响的一次轰动。展销结束后就将这条路取名“国货路”(原来这条路还未取名)。也可以说这条路路名有一定爱国意义吧!

“军工路”,座落于杨浦区。1918年,为军事需要,当时淞沪军使调动步兵十师的千余工兵修筑马路,从宝山至黄浦江边。(从19188月起修筑,至19194月建成)因马路由工兵修建,落成时也就称“军工路”。也是一种纪念吧!

“制造局路”,位于徐汇区,该路有座落的原江南机器制造局。(又称“江南制造局”即后来的江南造船厂)这一个具有盛名的制造企业,系1865年晚清政府的最大军工厂。这一条路后来就取名“制造局路”。久负盛名的制造企业员不存在了,但取名以作纪念也是应该的。

“光复路”,位于普陀区,沿苏州河、取名缘起历史资料,没有查到。笔者认为可能取自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时提出的“驱逐鞑虜,光复中华”的口号中的“光复”含义。用“光复”作路名是很意义的。

“复兴路”,位于静安区、卢湾区(现黄浦区)。与淮海路、延安路平衡。路名起缘详情未查到,只知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日军进佔租界,于1943年汪伪政府也跟进,并将租界洋文名字路名改为中文名,如将霞飞路改为泰山路(今淮海路),将戈登路改名为江宁路等。“复兴路”也就是从辣斐德路改名而来的。这样做为了表示汪伪政府也是爱国的,以获取民心。作为历史,将此事纪录下来也是有必要的。

(四)为何五角场周边(包括复旦、财大、体院、同济诸大学)的路名多以“国”、“民”、“政”、“府”和“三民”、“五权”作为路名之首字。[如国权路、民庆路、政肃路、三门路(原“三民”路)]、民星路、[原“五权”路]

这是1929年国民政府辖下的上海特别市政府订出建设《大上海规划》[与租界相对峙]的新市区。座落在现江湾东北一带。(在今杨浦区内)区中心位于上海体育学院现校址。中心建造八万平方的上海市政府大楼(大楼现为上海体院所用)。另建图书馆(该馆现为上海长海医院所用)。还有体育场(该场现称江湾体育场,为训练所用)。在市中心向四面幅射修建多条马路。为显示是国民政府辖下的地区。路名的首字,就取自“国”、“民”、“政”(“府”)和取自三民(主义)的“三民”、五权(宪法)的“五权”的字样。这就是为何五角场周边的路名会出现许多字眼:“国”、“民”、“政”(“府”)等字样了。

[] 上海以省市山川命名的马路,也有规则。东北的省市山川名就授予上海的东北区的马路,如鞍山路、松花江路座落于杨浦区;西南的省市山川名就授予上海的西南地区的马路,如宜山路、金沙江路就座落在普陀区。如此等等。(胡景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