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生命教育”的缺失

发布时间:2014-04-09浏览次数:563语音加载中

作者:胡景钟  来源:《校史通讯》第96

去年四月末在复旦研究生宿舍中,爆发一件骇人之事,一个医学院研究生竞投毒毒死同寝室的同学。这使人联想到今年年初,一个窃贼在偷抢私人轿车,发现车上有一个婴孩(仅二个月大)在后座上,竞将婴活活掐死,并抛尸湖中,这又使人再联想到前年广东佛山一位小女孩小悦悦,被车撞倒跌倒在马路上,18个过路人,竟无人前去扶救。小悦悦因不治去世。一件又一件的惨祸,使人十分悲痛,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心”。究竞出了什么问题?

笔者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因要从我们社会的道德风气不良,教育宣传工作不足等多方面去分析,才找出较全面的答案。我想就自己较熟悉的教育宣传方面不足去作粗浅的分析。并求教于大家,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正。

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宣传工作长期存在三方面的不足,至使“生命教育”缺失,因而导致人们对生命不能高度尊重与珍惜。这三方的不足是:(一)宣传的片面,(二)文艺的扭曲;(三)教育的缺位,下面就这三方面不足分述之。

(一)宣传的片面

 长期以来,我们有关部门和一些同志宣传:1、阶级斗争崇高论,2、战争伟大神圣论,3、历史代价不惜论。这“三论”下面再具体说明。

   所谓“阶级斗争崇高”论,就是说我们国家在“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指导下,于是人们之间只能讲“阶级”,讲“矛盾”,讲“斗争”(“斗争”还要讲“你死我活”)。而把讲“人道主义”讲“人性”、讲“个人尊严、生命”,被指斥为宣扬“修正主义”宣扬“反动,腐朽思想”。整个社会充满着紧张、不安,人人自危的气氛。到了文化大革命,这种气氛更发展到了顶点,“大革文化的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要把他们打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使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被迫害的人自杀,还要加上“自绝于人民”帽子。大刮“红色恐怖”。这样的“反人性”、“反人道”、“反人类”的“假丑恶”宣传,虽然在“文革”结束后被批判过,但对其性质、根源和危害性的揭露批判是不够彻底和深刻。因而其流毒还继续影响我们今天的社会;特别是我们没有大力用弘扬“人性光辉”、“人道光辉”、“人类生命光辉”的真善美宣传去代替“三反”假丑恶的宣传,这样怎能哺育人们滋长出“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思想和感情呢?

所谓“战争伟大的神圣论”。就是说在上一世纪60年代前后,先后提出过“要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核战争在我国进行,就算死了三亿人,但还有三亿人(当时我国人口统计是六亿人口)”“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怕,第一次大战出了个苏联,第二次大战出个社会主义阵营。第三次大战可以取得全世界革命的胜利”,而“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则被指斥为“修正主义”主张。诚然,正义战争是应该肯定的,但让“战争伟大”,“战争神圣”的气氛长时期笼罩着整个社会,使人们脑中充满对战争的幻想和追求。这又怎能哺育人们产生追求“和平环境——爱惜生命”的思想感情呢?

所谓“历史代价不惜”论。这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中,有一种观点被片面夸大了。所谓“历史的进步是以不惜巨大牺牲为代价的,这是不可避免的”。诚然,历史的进步的确要付出代价,但片面宣传巨大牺牲——死亡的合理性,这是对人类生命的不尊重。“一将功成,万骨枯”,“要算政治账,不要算经济账(包括人的损失——以生命为代价)”。我们认为,虽然牺牲不可避免,但应尽量避免牺牲,而且应该越少越好。“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可是相当长时间以来片面宣传“不惜论”。在这样气氛下,怎样让我们产生出“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感情和意识呢?

(二)文艺的扭曲

我们的文艺舞台,银幕,莹屏(包括电影、电视剧,戏曲等等)的演出宣传中,虽然有一些颂扬人道主义,人性论、生命尊严的好作品,但相当多的作品却是宣传战争,杀戮、争斗等内容的,每天打开电视机,各频道播放的“故事片”,不是讲抗日战争,就是解放战争,不是解放战争,就是古代帝皇争霸交战。

不是帝皇交战,就是军阀混战。战争场面越来越血腥,使人们感受的是“生灵涂炭”。这是一。其次,除了“战争片”外,就是“警匪片”,(也就是所谓“公安片”)一集又一集。内容尽是盗窃如何作案,甚至“杀人越货”,“谋财害命”。使人感受到的是伤感和恐惧。再次,这就是“家庭伦理”片。本来要宣传家庭恩爱美德。但现在播放的片子,却又把家庭矛盾、冲突上升到所谓“战争”的高度,所谓不上升到这“战争”的高,就不能吸人的眼球。这些片子有些更直接用“XX战争”来作片名,把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尽量夸大,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使人看了不仅得不到爱和人性的温暖,相反激发出怨艾,只感“亲人如路人”。

热爱人生和生活,是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的首要要求。而现在我们的文艺理论宣传、文艺舞蹈上的行文和表现,却与些的要求相距越来越远,这样怎能培育人们的滋生出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情呢?

(三)教育的缺位

“生命教育”在大中学,还有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中,应倚重三门课程。但教育部门和许多学校对此却忽视了,或者讲授时有偏颇。哪三门课程呢?这三门课程是生物、历史和地理。

  生物课,现在讲授的内容偏重讲自然界动物、植物类别、特性、分布,以及生长繁殖等等方面。其实生物课最重要讲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生物生命的延续等等,特别要讲爱护生物(包括动物、植物),保护生物的生存,所有生物都是宇宙大家庭的一员。这样讲授可以培养学生树立爱护生命的观念,从而帮助他们增强对人的生命的珍惜。

历史课,现在讲授的内容偏重讲社会的变革、政权的更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朝换代”。其实历史课应当突出讲社会的前进,继承和延续,里面包括“(1)物质的增长,社会的进步;(2)人口的上升、寿龄的提高;(3)健康的增进、医药的完善;(4)文艺的推陈出新等等。使学生懂得人类生命的延续像历史长河,要保护、维护、要传宗接代才能实现,不爱惜“人类生命”,不保障“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社会就要衰败,历史就要停滞甚至倒退。

地理课。现在讲的内容大都是讲行政区域地理,讲世界各大洲,中国各省市的分布地理位置,讲山川湖泊的走向以及它的具体情况和特色等。其实地理课应着重讲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变化,地理变化对人生命和健康的影响,特别应突出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帮助学生建立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念,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关心“人类生命和安全”的感情和意识。

 

希望我们的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在理论宣传、文艺作品、学校课程设置中,大力灌输下述四点思想内容。

1. 根本思想:“人道主义,人性论”精神和“博爱”观念(包括爱人类、爱人的生命、爱祖国等等。)

2. 对内关系:“和谐社会”思想。

3. 对外关系:“三和”原则(“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合作共赢”思想;“战争不是不可避免”思想。

4. 爱护地球、爱护自然、爱护环境。

果如此,则“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观念将会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步牢固地树立起来,尤其在青少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