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退管会、老干部处召开共和国同龄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9-08-27浏览次数:246语音加载中

7月23日上午,校退管会、老干部处在复旦老年大学新校址召开“回首70年,风雨同路人——共和国同龄人座谈会”。8位1949年出生的复旦大学退休教职工参加座谈会,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追忆复旦和国家70年发展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由校退管会常务副主任、老干部党委副书记周桂发主持。8名校友志愿者参与了座谈会的策划和筹备工作。



参加座谈会的8位共和国同龄人生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折射出国家和复旦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系傅德华老师回顾了自己做解放上海口述史的经历,宣传解放军在南京路上露宿街头,严明军纪、一心为民的精神。他以“天道酬勤,万事艰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座右铭,历史系三代人28年承担学术研究,自己退休后又持续十年担任任重书院专职导师。

艺术教育中心余甲方老师原名“余解放”,在解放上海的炮声中出生,跟随父亲革命工作调动南北奔波中成长,父母和自己一生爱国奉献,矢志不渝。

新闻学院顾昕老师生于10月1日,她用几十年生日的变化,反映国家70年建设恢宏巨变。退休后,她仍在志德书院担任专职导师,参加院系招生等多项工作。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彭德胜老师回忆了自己青少年坚持读书的经历,在“上山下乡”生活中也抱着“时刻准备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念坚持读书。退休后,他重拾文学爱好,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诗。

药学院方晓玲老师分享了自己千里求学、百折不挠、投身学术的故事。她在军营中出生,在新疆参军、工作,到沈阳读大学,回新疆服务,又来到上海医科大学工作,见证复旦上医两校合并,成为合并后的第一批复旦大学教授。

管理学院许晓明老师是78级高考生,回忆了学校90年代学科建设的故事,他主动向学院提出,学术研究要联系实际,去企业挂职一年,又担任复旦最早的中外合作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把管理学专业用到了实际管理中。退休后,他担任了退休支部书记,以身作则服务退休教职工,今年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张江管委会王国兴老师分享了自己服务复旦大学学校建设的故事。20世纪80年度,他由谢希德老校长安排调入后勤总务部门工作,“管过车队,管过食堂,管过张江校区,管过光华楼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全国首创高校年夜饭。他感谢学校给了自己“做事”的机会,让自己能够主动担当,有所作为。

体育教学部何建老师生动讲述了自己和手风琴结缘的故事,这一特长为他北上黑龙江插队落户,回到上海入读体院、进入复旦体教部工作提供了许多机遇,而他把握住了机遇,并在之后的工作中勤勤恳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机遇的垂青。

座谈会进行了近3个小时,各位同龄人故事精彩,互有共鸣。一些同龄人还带上了富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分享,声形并茂。本次座谈会还得到了85级校友陈殷等8位校友的支持。据悉,校友志愿者还将做深度访谈,形成成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