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丨“老有所为接续薪火,共育新时代筑梦人”特色项目——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工委分会

发布者:蔡晓燕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10语音加载中...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在校关工委的指导下,建章立制长效推进,工作队伍结构合理、各司其职、落实有力,与学生党总支紧密配合,年度工作计划重在实效、各项品牌活动注重内涵,形成育人合力。2021年,学院关工委分会入选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首批先行先试基层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坚持,学院关工委分会形成了“老有所为接续薪火,共育新时代筑梦人”特色项目,积极发挥“五老”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激发学生们“教育强国,奋斗有我”的使命感,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新时代筑梦人。

一、深耕品牌活动,坚定理想信念


学院关工委分会与学生党总支密切配合,紧扣教书育人主题,聚焦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关爱下一代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培育务实有效的关爱品牌活动,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关工委老同志们活跃在学院春、秋季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龙华烈士陵园祭扫暨预备党员宣誓仪式等品牌活动中。通过《党章》学习辅导报告,让同学们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对标党章,在勤奋好学上作表率、在信仰坚定上作表率、在为民服务上作表率、在以德为先上作表率。通过关工委老党员座谈交流,忆往昔、谈理想,组织学生与有影响力的“五老”进行深入交流,挖掘、记录、整理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同学们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发挥一名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祭扫宣誓,让同学们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悟峥嵘岁月中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共产党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忘先人,继往开来。通过迎新教育活动,关工委老同志们助力学生解决专业困惑,引导新生尽快融入新环境、转变新角色,激发爱党爱国,爱校荣校情怀,努力做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领航作用。通过毕业生座谈活动,让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深种家国情怀,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将个人成长和祖国发展相结合,走好成才之路。

二、发挥榜样作用,引领成长成才


学院关工委分会与学生党总支以自2018年起启动的“读懂中国”系列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与作为中国道路见证者亲历者的学院“五老”牵手结对,以视频或征文形式记录并宣传“五老”独特经历和感悟,“五老”结合党史学习讲地方故事、讲身边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使“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取得实效。先后形成了访谈王威琪院士的征文《波联国际 泽被人间》(获“最佳征文”奖)、采访金亚秋院士的微视频《砥砺前行 我与祖国共命运》(获“最佳微视频”奖)、访谈陈良尧教授的征文《砥砺前行,我与祖国共命运》(获“优秀征文”奖)、访谈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校友的征文《一心向党勇毅前行 一生为民永续奋斗》、访谈陈望道先生之子陈振新教授的征文《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砥砺前行》(获“最佳征文”奖)、访谈张立明教授的征文《笃一心永葆,耕三尺不辍》和访谈方祖祥教授的征文《与祖国共七五华载,于奋斗筑非凡人生》。通过将这些征文和视频传递给学院的每一位同学,让同学们从中切实感受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奋斗报国。

学院关工委分会老同志积极参与学院主题社会实践项目,引导青年师生树立“教育强国,奋斗有我”的责任与使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学校、学院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贡献力量。2024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陈良尧教授通过赴四川绵阳参与“重温‘两弹一星’精神·汲取团结奋进力量”七一主题社会实践项目,引导青年师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青年师生奋勇争先、真抓实干、科研报国,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师生的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

通过开展“老有所为接续薪火,共育新时代筑梦人”特色项目,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复兴大业。在近5年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有超70%的学生选择赴基层、西部、重点单位就业、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就业,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究所、公安部三所、航天二院、航天八院、上飞、成飞、陕飞、华为、中兴等;有62人入选中央(中央网信办、外交部、科技部和教育部)和各地方的选调生,涵盖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