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上午,“厚植科学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普陀区青少年医学科普教育论坛暨追光读书会成立仪式在上海市长征中学高中部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医学科学家工作室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驻会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心系下一代》杂志副主编陈其昌,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普陀区教育关工委主任胡俊等参会。华山医院关工委分会副主任向阳、医生代表、长征镇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活动伊始,普陀区长征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杨能浩介绍长征镇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在青少年医学科普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杨校长指出,长征镇教育联合体各校积极行动,探索科学教育融合实践,通过校内校外联动,推动知识与实践结合。未来,长征镇教育联合体将致力于推动医学科普教育全纳化,开发青少年医学科普课程,精准培育医学兴趣,整合华山医院资源,联合《十万个为什么》团队开展活动,以追光读书会为载体融入红色基因教育,结合科学家故事与经典阅读,引导孩子理解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紧密联系。
两堂精彩的医学科普课依次展示,为在场嘉宾呈现了医学知识的奇妙世界。长征中学生物教师郑丽慧带来的《探索神经奥秘——运动与神经调节的奇妙之旅》,通过植物人案例、脊髓反射机制以及大脑皮层与运动的关系等具体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 使同学们对医学与生命的紧密联系有了初步认识。华山医院《顾玉东工作室》的韩栋医生以《神经“乾坤大挪移”:从瘫痪到灵动的医学奇迹》为题,详细介绍了臂丛神经损伤的多种治疗方法,并着重阐述了神经移位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创新突破,带领大家走进神经临
床医学的前沿领域,亲身感受医学技术的神奇与魅力。
华山医院关工委分会副主任向阳教授,围绕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校训“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深入探讨了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点,着重强调了在培养和造就人才时,要关注为谁培养、如何培养等关键问题,要及早培养、明道、增强信念,坚定正确的道路,并详细分析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对培育未来医学人才的深远意义。
顾玉东、胡俊、潘轶为华山医院医生代表颁发“普陀区青少年医学科普特聘教师”证书,肯定了他们在医学科普教育中所做出的贡献,并期待他们能继续为青少年医学科普事业添砖加瓦。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驻会副主任陈其昌,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胡俊共同为普陀区追光读书会揭牌。由22位讲师组成的“红色记忆讲师团”成立,为基层学校提供了44个宣讲主题。 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陆小新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副主任虞聪向长征镇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的4所学校赠送书籍,为青少年的成长之路增添丰富的精神食粮。
本次论坛暨成立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普陀区青少年医学科普教育和读书活动迈上了新台阶。未来,普陀区将继续以科普为桥、实践为灯,引领更多青少年在医学与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医学华章,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医学人才的早期培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