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刊登“材料科学类”一年级曾绍唐同学学习《苏步青传》读后感。本文联系思想实际,结合学习胡锦涛同志5.4讲话精神,值得一读。
读书与做人
——读《苏步青传》的一点感悟
曾绍唐
1978年8月21日,是原先计划好的小型科学讨论班开展活动的时间。可是复旦大学正遇到暴雨袭击,大水猛涨。几位青年教师望着窗外的雨帘和白茫茫的积水发愁,担心苏步青不会按时到来。不久,只见苏老高挽裤脚,手撑雨伞,淌着没膝深的积水,颤巍巍地走来,参加科学报告会。他的学生忻元龙哽咽地迎上去说:“苏老,雨这么大,您怎么来了……”苏步青抹去脸上的水珠,以商量的口吻说:“报告会开始吧……”
这是传记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读完该书,我对苏步青老校长有了更深的了解。苏老众多的优秀品质中,高尚的品质令我敬佩,教导我如何学会做人。
做人应该心怀故土。祖国是我们永远的根,爱祖国是一切“爱”之本。早期的苏老,成就学业,不受各种干扰,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克服重重困难,与陈建功一起回故乡培养人才。尽管路途艰苦,条件恶劣,苏老乐此不彼。在他们的努力下,浙大数学系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院系,培养出像熊全治、张素诚这样的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苏老尽心尽职,领导著名的复旦大学,又培养出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的院士,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骨干力量。苏老用其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老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教育深刻。为人需要淡泊明志。虽然在浙大的工资不高,受到战争的影响有时不得不到山洞里上课,但苏老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依然孜孜不倦的进行教育事业。受到条件的制约,苏老家中有时也出现“断粮”的情况,尽管身份地位高,但他没有对此抱怨,任劳任怨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即使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条件大有改善,仍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甚至发平信,只要有一点私人的内容,都会自己贴邮票送进邮筒,如此高尚的人格魅力,让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毕生事业一教鞭。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苏老对于学生的教育始终十分用心。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每次上课前,苏老都做好备课工作,编好讲义。为了方便学生记笔记,调整自己的语速达到适中。1974年,苏老得到通知要为74级政法系上几何学课,在前一堂课还没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在门口等待上课的到来。不仅是对自己的学生,其他学生向苏老请教,总是能得到苏老悉心的回答。
我们不仅要阅读书中的内容,更要理解传记希望向我们传达的思想,更确切地说,就是要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苏老留给我们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只有学会做人,才能让自己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作为一名青年,我们经历尚浅,还有许多事情有待学习,从读书中明确前进方向,学会做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期待殷殷,我们青年人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让青春之光闪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作者为《苏步青传》读书小组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