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充分体现我校老教授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进一步推进老同志在当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发挥作用,2019年,我校设立了老教授课程思政工作坊。在老干部党委的统筹下,由老干部工作处牵头负责,联合退休教职工工作处、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等部门,共同推进老同志参与学校中心工作。2020年,工作坊联合《复旦》校刊,开设“老教授谈教书育人”专栏,特邀各院系老教授结合多年来教书育人的经验,围绕“我所开设过的课程”、“我当年是怎么编写教材的”、“我当年是怎样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我们当年是这样备课的”等主题撰写文稿,传授经验为主,讲述当年故事为辅,为广大在职教师备课、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老教授谈教书育人”专栏系列文稿,既在《复旦》校刊定期发表,也在《校史通讯》和复旦主页“相辉笔会”刊登,并陆续在“旦园枫红”公众号加以推送。本期与您分享陈国荣教授的教研心得,并借此对陈教授表示敬意和谢意。
培养横向思维能力,注重跨学科交流
陈国荣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电子物理专业毕业。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力学与技术科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专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光存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真空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电子学会理事,上海市真空学会会员,上海市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主任。《功能材料》杂志编委。曾先后在日本NEC-ANELVA公司、日本庆应大学、日本工业技术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现改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作访问研究或客座研究员多年。多次承担863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并曾担任项目负责人和863项目课题组长。
我出生于江苏宜兴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幼在太湖边上的山区成长。1964年,我考入了复旦大学物理系,开启了我的求学生涯。选择上海,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有亲戚可以照应,另一方面,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我来说,上海相对较近,路费也更为经济。
在高中时期,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我虽然成绩优异,却因调皮捣蛋让老师们头疼不已。高二那年,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班主任用他对物理和科技的热情,点燃了我对学习的兴趣。他告诉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原子弹和导弹,还给我们讲述科研工作者的故事,让我们这些高中生激动不已。从那时起,我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下定决心要学好物理,将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材料科学系本科生迎新大会上,陈国荣教授为同学们讲授第一堂思政课
进入复旦大学后,我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我被选为班级的学习委员,这让我更加积极努力。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华中一先生。他是我们真空物理学科的创始人,对学生在学习上要求严格,但在生活中和蔼可亲,尤其对年轻和弱势的学生关怀备至,经常为学生提供帮助。华先生的课堂总是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在科研上具有高度的敏锐性,能够抓住国内和国际上一些敏感重要的方向,快速地切入问题。无论是对学科本身还是科研前景,华先生的认识都非常深刻,当时在纳米技术、超导研究领域,我们都是国内最早研究的一批人,这都归功于华先生的前瞻性眼光。
1986年,我作为复旦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前往日本ANELVA株式会社,开展分子束外延(MBE)技术的研究,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高科技制裁,因此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领域。如何精确地控制分子束强度进而控制薄膜的厚度,是我当时面临的难题。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联想,我想到在真空度测量技术中的冷阴极或许能减少热阴极带来的干扰,于是我们将经特殊设计加工后的冷阴极使用到MBE系统中,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1997年底,我来到日本通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参与“量子有机功能器件的制作和评价”项目。项目中遇到了在真空中制备具有特定梯度分布的有机薄膜的难题。我联想到初中时的一个数学题——水池的放水与抽水,以及中学时学过的虹吸现象。这些原理给了我灵感,我提出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解决方案,即通过类似虹吸的方式在真空中形成不同浓度的喷雾,进而形成具有浓度梯度的薄膜。
陈国荣教授出席“旦星永耀——人生回忆录” 第四期项目结项会与项目组学生合影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科研中,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尤为关键。我们不应该钻牛角尖,而应该培养横向思维的能力,很多时候一些看似与科研无关的日常生活知识或经验,甚至是我们小时候学习的知识,都可能对科研产生巨大的启发和帮助。同学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科研创新。因此,我鼓励大家在研究生阶段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跨学科交流的能力。
2024年材料科学系本科生迎新大会
我也曾经当过两次大学班主任,一次是带79届的学生,一次是在我退休之前。退休前再当一次班主任是我跟教研室主动提出的,因为我希望再多接触一下学生,我喜欢跟年轻人待在一起。我的学生们每次在上海聚会总要叫上我,今年6月,79届的学生还邀请我去苏州的农家乐一起过儿童节,重温以前的时光。我完全把学生看成是年纪小一点的儿子、女儿,是学生,是小辈,更是朋友。
供稿:陈国荣
协助:材料科学系
编辑: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