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读懂中国”“优秀征文”奖——哲学学院关工委分会征文《​刘放桐:改革开放四十年:时代变革中的西方哲学研究》

发布者:甄理发布时间:2021-01-11浏览次数:104语音加载中...

刘放桐老师简介

刘放桐,1934年出生,湖南桃江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西方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61年起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84年经教育部特批晋升为教授,1986年领衔现代外国哲学博士点建设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60余名。

先后获聘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和资深教授,任第三、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哲学学科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最早系统地开设现代西方哲学课程的教师之一;编写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现代西方哲学》教材并连续适时修订,30多年来在国内被采用最广;在实用主义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上,提出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观点。

代表性著作《重新评价实用主义》、《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论纲)》、《现代中国哲学的历程: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英文版)。与俞吾金教授共同主编《西方哲学通史》(10卷本);组织完成了《杜威全集》(38卷本)翻译工程。

刘放桐老师严谨治学,在学术上主张求真创新,要求同学充分自信,不盲从他人,不迷信权威,不畏惧困难,始终以一颗开放包容的心看待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文化传统,广泛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


问:刘老师,您最初在大学主修经济学,后来是怎么与哲学结缘的?

答:1950年我以同等学力身份参加高考,进入湖南大学经济系。著名哲学家杨荣国教授及党的一大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时任湖南大学校长李达的讲课使我初识哲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任编辑,编辑工作的谨严细致和开阔视野对我后来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5年,国内开展了批判胡适和杜威实用主义的运动,这次运动对树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作用很大,但其简单化倾向不利于正确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通过这次运动,我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各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也相信实事求是原则必将被重新贯彻,由此开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关注现代西方哲学。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双百方针”,决定试招一批授予学位的正规研究生。我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西方哲学史专业,投师何思敬教授,由苗力田先生协助指导,正式走上了西方哲学研究的道路。

问: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您的亲身经历来说,改革开放前后西方哲学的研究环境有哪些变化?

答:我在西方哲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现代西方哲学》的问世,就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正确决策所创造的崭新大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在建国后约30年中,现代西方哲学一直被视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对立,教学研究几乎停顿,只有复旦大学哲学系全增嘏教授以《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批判》名义少量讲授。1961年初我到复旦大学哲学系后,本已着手进行教材编写等工作,但由于政治气候的变化,这项工作无法继续。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路线,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研究才得以恢复。  

改革开放要求面向世界,当然也要求了解世界的哲学发展状况,我感到自己必须尽快完成《现代西方哲学》的写作,为学科建设做一点贡献。在朋友们支持下,本书198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建国后中国学者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第一部系统现代西方哲学论著,受到热烈欢迎,多年间一直被大多数高等院校采用为教材。由此,中断30年的现代西方哲学学科开始重建,特别是对高校课程开设起了开拓作用。这说明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促使哲学和社会科术界理论思维突破旧的框框,科学的批判性思维成为我国西方哲学研究不可逆转的方向,学科研究越来越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问:您能跟我们谈谈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西方哲学学科建设方面的成果和体会吗?

答:我一直在学术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我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必须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不断完善,才谈得上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重新评价实用主义切入。1986年我的《重新评价实用主义》被公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篇实事求是评价实用主义的文章,加上1988年召开了全国性实用主义学术讨论会,成为实用主义研究的转折点。改革开放的形势进一步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求实原则对《现代西方哲学》一书进行修订也顺理成章,修订本在1990年出版,得到了学界和有关部门的赞赏。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揭示现代西方哲学的本来面目,以此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号召的“不忘本来,吸取外来,面向未来”原则所要求的。我研究了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对二者进行比较,发表了《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论纲)》等一系列文章,论证以西方哲学的经验教训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再次修订并成功出版。

问:您对现在的青年学生有什么期望?

答:青年学生的学术研究我认为应做到两点:第一抓住关键问题,尽早为自己设定一些相对明确的目标。其次要博采众长,自由开放。带着问题和怀疑去看书。

另外,学习要克服单学科的局限性,在发表文章方面,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为发论文而发。发表文章最好与写毕业论文联系起来,毕业论文要与之后长远目标联系起来。牢记论文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始终随着问题前行,方可发现真学问,成就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