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为了什么——张永信教授为积极分子上党课(2010.11.23)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9-13浏览次数:350语音加载中...

 20101123张永信教授为积极分子上党课 

 

 

“入党时我曾说过,作为一名医生要健康地为党工作五十年,我今年入党四十五年了,还没有到五十年,就是到了五十年,我只要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1123日下午26日晚,校关工委常务副会长、前华山医院党委书记张永信教授以亲身经历先后为邯郸、枫林两校区的400余位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党课。

在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张永信教授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入党的郑重宣誓,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大西南,扎根山区为少数民族送医送药的十年艰辛磨练,以及文革结束后在党的关怀下,回到母校深造,挑起医疗科研重担、投身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历程。

张永信教授对学生说,入党就是选择比别人挑更重的担子,别人挑八十斤,你得挑一百斤;入党就是选择了一辈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出诊时的情况。15里山路尽是上坡,走到一半哮喘就发作了,他只得在路上给自己喷止喘药,暂时缓解一下。到了病家,病人是个一岁不到的孩子,得了严重的肺炎,嘴唇已紫绀,连夜背回医院来不及,只得就地治疗,他和队友整夜守在病儿身边。第二天病儿病情明显好转,当地苗家的父老乡亲奔走相告:毛主席派来的医生真了不起!这是对他们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的鼓舞,坚定了他们扎根山区为人民服务的信心。

张永信说,在学校的时候,读书总凭自己的兴趣,可是到了山区,病人得了什么病来到你的面前,你就是诊治那种病的医生。人命关天,你掌握了多少防治疾病的本领,你才能为病人解除多大的疾苦。有一年春节,外面大雪纷飞,半夜突然有人叫出诊,有位产妇难产。他和另一位队友马上背着药箱,带着一本妇产科教科书上路。赶了五十多里山路到病家一看,产妇躺在床上呻吟,满地都是血水,胎儿的一只手已经伸出产门。由于横产位胎儿已死,子宫强烈收缩很可能会导致子宫破裂,得赶快处理死胎。张永信和队友打着手电筒,按照书上“碎胎术”的步骤,一步步谨慎操作,像走钢丝一样操作了一个小时终于把死胎和胎盘取了出来,救了产妇。门外的家属和村民激动得热泪盈眶。

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他们用自己的医术挽救着山区人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山区人民心中为党建立起了的不朽的丰碑,在山区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当卅年后他们再次回到这个曾经扎根过的第二故乡时,整个山沟轰动了,老百姓载歌载舞,吹着芦笙,放着鞭炮,欢迎当年党派来的好医生。当年接受过医疗队治疗抢救的小孩,现在已是壮年,当时正值壮年的人现在已是白发苍苍。有一个年轻人拉着张教授的手说,我爸爸妈妈知道你要来,一定要我来见见你,好好谢谢你,因为我的命就是你从阎王手里夺回来的!

从山区考回到上海,重返母校读书,做学问,到国际论坛发表论文,被推上医院党政领导岗位成为“双肩挑”的专家,张永信从不忘记党的重托,没有忘记山区人民的期望,没有忘记自己入党时许下的诺言。

“人生价值在哪里?”对这个青年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张永信教授给出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答案。“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我的本领也很有限,可是,我们一旦把老百姓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能作出的实实在在的奉献,把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送到百姓的心坎里,为党争气争光。作为一名医生,我的生命价值就体现在救死扶伤之中;体现在听党的召唤,为人民服务之中。

党课结束时,全场同学对张教授的讲课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深深地为老一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国际关系与事务学院的一名同学表示,张教授那一代人的精神如同一股清流,让人振奋。这也让他理解了为什么党能够赢得民心,赢得政权,而他对党的未来更增添了一份信心。

 

                                                                       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