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上医博士生医疗服务团

发布者:蔡晓燕发布时间:2024-11-04浏览次数:10语音加载中...

2024年10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召开的上医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30周年的座谈会及下午召开的两个会,很受教育。博医团从1994年发起到现在,转眼间已经30年了,这引起我许多难忘的回忆。  上世纪九十年代,团中央发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当时的主旨是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生院发起组织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时的初衷是让博士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人民服务。                                        

1994年暑假第一次组织,我亲自带队,组织了12名博士生,来到泰州市姜堰镇,当时选择这一地方主要是姜堰卫生局的局长是上医校友,比较好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我们是第一次安排这样的活动,也需要探索方法,总结经验。我们到达后学生分别安排到有关科室参加临床实践,了解当地的医疗状况,同时组织了几次义诊,为当地老百姓服务;与当地业务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组织参观当地的烈士墓和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景观。                              

1995年研究院金锡鹏副院长亲自带队到浙江嵊泗社会实践,1996年我带队去江西上饶,1997年上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熊仿杰带队去江西井冈山,1998年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吴延风和团委书记毛莉带队去安徽六安金寨贫困山区,这是一个将军县,但医疗卫生状况很差。此后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现在,坚持了30年!                          

现在回忆起来,博医团的工作,能坚持30年,有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外,还有几点做法值得总结:1、与学校团委密切联系;2、紧紧依靠各医院和导师的支持;3、引导研究生(尤其是临床医学博士生)积极参与;4、选好社会实践的地点,争取当地的支持、关心与帮助;5、结束时认真总结。

上医历任团委都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沈杰、吴延风、张莲琴、郑颂国、毛莉等都带队或组织过博医团,分别前往老少边穷地区送医送药。

各医院党委也积极支持,记得时任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施荣范,华山医院党委张永信书记,亲自批示让医院准备药箱药品,眼耳鼻喉科医院准备了眼耳鼻喉科常用药物,随队带着,既是义诊时所用,又可捐赠给所到基层医院。作为研究生院和党组织我和吴丽娣老师积极组织,学校党委加强领导,我记得分管学生工作的熊仿杰副书记在学生出征时常会亲自为他们送行……。为给学生壮胆,我们后来每年还请一位临床专家参加。每年活动结束,都认真组织总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感到颇有收获。

1994年是我们组织的第一次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泌尿外科博士生王忠在校期间还参加过去新疆的社会实践,毕业后曾任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他回忆说,母校组织的这一活动,对青年学生是很好的实践教育和学习机会,在这样的实践中,我们走出校门,接触和了解社会基层医院的情况,基层医院工作条件艰苦,从而激发了我们对病患的关爱心,成为“医者仁心”的社会实践课堂的公开课,从而激发努力学医的精神力量,立志努力学习,成为有理想、能吃苦的医学人才。我们白天为民服务,晚上同学间进行讨论,社会实践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1998年参加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的眼科博士生周行涛,是由吴延风、毛莉带队去安徽六安金寨县,那是缺医少药的山区农村,是个将军县,他回忆说,看到当时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非常震惊,很受教育,凭借他的知识和能力,将一位误诊的病人纠正过来。周行涛现在已是眼科的博士生导师,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院长,医院的掌门人,他非常感慨的说,上医对我们的培养,不是单纯的学术培养,而是   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现在也积极支持我的学生参加博医团,让他们到边远地区去实践和锻炼。博医团从创建到现在,上医人像接力棒一样,坚持走过了30年,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

这些,既是对颜福庆老先生“为人群服务”的传承弘扬,也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前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要求,我们更应借此机会认真总结和提高,上医人始终不忘初心、为国奉献。               


                                                                                                            刁承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