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欢聚 师生同乐

发布时间:2014-06-17浏览次数:395语音加载中

 

   201465日初夏的早晨,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枫林校区老干部党总支与中山医院心研所研究生党支部及基础医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联手策划组织开展的“老少欢聚,师生同乐”温馨大家庭聚会如约而至,使今天原本安静的枫林校区老干部活动变得异常热闹。老干部们与医学生犹祖孙相见格外亲切,在一声声“爷爷、奶奶”甜美的呼唤中,亲情、感情、师生情相互交融,彼此间没有陌生和距离。

在聚会上,老干部们和医学生围绕着人生阅历、上医情缘无拘无束地谈,敞开心扉地聊,交流中老少上医人的话语虽然存有时空交错,但是经常会出现“碰撞”和“交集”,不谋而合且殊途同归。作为“家长”的93岁高龄老干部张令仪首先发言:我出生于1921年,与中国共产党同年生,17岁参加革命,1952年来到上医,是首届卫生系的学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教务处、医院管理处等部门任职,见证了上医的成长和壮大。1985年离休后的生活很充实很愉快,在老干部大学学习了多门课程,并一直坚持到现在。老年有所寄托,也实现了许多儿时的梦想,回想起来很有成就感。现在还在继续学习古典文学课程,我希望能一直坚持到底。今天看到风华正茂的你们,我很羡慕,但是我也曾经年轻过。希望你们能珍惜这大好时光,在服务社会、服务人群中实现人生价值。92岁高寿的老干部沈静接话说道:我与你们生长的时代不同。我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因从小受到进步思想的引导和熏陶,1944年投身革命,成为了新四军中的一员。1953年初从部队转业到了上医。先后在医院管理和学生科工作直至离休。从招生到新生入学,从学生管理到毕业分配,因为长期与医学生打交道,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看着一届届上医的学生学有所成,志向高远,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为拯救病者之痛楚,助人类健康之完美而辛勤付出,颇有建树感到非常骄傲。医学生对母校的老师非常尊敬,当年我们到外省市招生或者是工作出差时,他们都会在百忙中抽空专程来见上一面,师生情感如胶似漆。我离休已经30年,但是每当在校园中看到医学生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工作的场景。往事如烟,岁月有痕,老干部陈放、纪俊才、唐文华、袁鸿昌等也与医学生分享了自己在上医学习工作的经历和感悟,还非常自豪地说道,上医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16位一级教授还给我们上过课呢。医学生们沉浸在了老干部对上医点点滴滴的回忆中,津津有味地听着爷爷和奶奶讲述那过去的故事。

参加聚会的医学生来自安徽、江苏、山东、四川、河南等地,他们在求学路上和职业规划上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为了共同的医学事业和人生追求走到了一起。比如:来自山东的医学生,本科是在中医药大学就读,研究生在中山医院学成,积淀了中西医结合的专业知识,踌躇满志的他今年毕业后将回到大连工作;一位本科考入同济大学,没有学医准备的他却被调剂到了临床医学专业,经过逐步对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他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还一口气从本科读到了博士;还有一位从湖南湘雅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医学生,慕名考入了中山医院的研究生,三年后又再继续攻读博士。医学生们在长辈面前毫无拘束,直言率真地袒露心声。为了求学,他们远离父母和亲人,虽然如今交通顺畅,通讯便捷,但是忙于学业,一年中回家的次数十分有限,交谈中不时会流露出对亲人的眷念和不能在身边尽孝的些许遗憾,因此今天的聚会尤显珍贵。特别是当医学生看到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前辈,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活力不输8090后的年轻人,听到他们兴致勃勃,侃侃而谈,丰富甚至传奇的经历所构成的一部上海医学院发展,壮大到辉煌的历史,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老上医人对上医那份融入血液和灵魂的深厚感情,更是让医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对老前辈敬佩敬仰,可亲可近之情油然而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接过并传承上医薪火,努力谱写上医新的辉煌理应是新一代上医人的责任和担当。

大手小手齐动手,饺子包出幸福来。老干部和医学生包团圆饺子的画面非常温暖,北方饺、南方饺同桌竞技,形状体态各领风骚,医学生们大都不会包饺子, 当在老干部手把手的指导下包出有生以来第一只饺子时,那掩饰不住的兴奋不亚于他们考试得了100分。随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煮熟出锅,老干部和医学生同桌而食,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馅大皮薄滋味甜美的饺子,聊着家常,活动室里爱意浓浓,其乐融融。

老少聚会在老干部张令仪吹奏的口琴曲《沂蒙山小调》《歌唱祖国》和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中结束。(叶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