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老教授谈教书育人”专栏(三十三)张乐天:培养学生和知识对话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3-12-13浏览次数:18语音加载中

编者按

为充分体现我校老教授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进一步推进老同志在当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发挥作用,2019年,我校设立了老教授课程思政工作坊。在老干部党委的统筹下,由老干部工作处牵头负责,联合退休教职工工作处、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等部门,共同推进老同志参与学校中心工作。2020年,工作坊联合《复旦》校刊,开设“老教授谈教书育人”专栏,特邀各院系老教授结合多年来教书育人的经验,围绕“我所开设过的课程”、“我当年是怎么编写教材的”、“我当年是怎样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我们当年是这样备课的”等主题撰写文稿,传授经验为主,讲述当年故事为辅,为广大在职教师备课、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老教授谈教书育人”专栏系列文稿,既有在《复旦》校刊定期发表,也有在《校史通讯》和复旦主页“相辉笔会”刊登。我们将在本公众号中陆续加以推送。本期与您分享张乐天教授的教研心得,并借此对张教授表示敬意和谢意。  

培养学生和知识对话的能力

       


张乐天

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任教,2001年重回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曾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现为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苏浙赣黔农村基层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出版”(2012—2019)、复旦大学“985”三期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建设”(2011—2013)等重要课题。代表作有《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与曹锦清等合著)等,并在Anthropology and Medicine、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0年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首届社会学优秀著作奖。2022年获评复旦大学优秀离退休教职工(个人)。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从我自身经验来说,一般会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我很注意课堂的状态,我还会关注学生听不听。包括现在出去开讲座,我不愿意坐在台上念PPT或者做报告,这样就不好玩了。现在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课更多的是一种对话机制。我在退休前几年越来越强化了这样的一个意识,就是实际上作为老师,我在思考我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是我传授给学生我的人生经验和知识?也许是,但最重要的不是。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也许我读书的时候是,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我非常清楚我所掌握的知识跟学生掌握的知识存在着不对称性,学生的很多知识我肯定是不知道的,比如现在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的知识,还有学生在互联网上查到的知识。第二,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我读书的时候传授知识是必须的,但现在很多知识在网上全都可以查到,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发生重要的变化。

张乐天教授在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召开的数字时代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意义感研讨会进行主题讲演(2023722日)


现在作为一个老师,我培养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获取知识的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和知识对话的能力。现在重要的学术能力不是获得知识的能力,而是分析、判断、对话、概括能力,加之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今天才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后面的课堂我完全改变了方法。比如我上书信的时候,我要求学生看信以后自己来讲,学生看了这封信以后是什么想法,然后我们对话,对话的时候我做了一个严格的规定,有一个学生讲过的,其他人不能重复。我引导学生要学会在对话的过程中动脑筋,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且用文字把这个判断表述好。

张乐天教授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作《脱嵌式发展:1950-1980年代乡村教育观察》主题报告(2021622日)


现在我认为,也许就大学培养学生而言,这三个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讲的这些,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能力,包括对话、判断、批判的能力,这个能力会比汲取知识更重要


除了这个能力之外,还有两个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我称它为德行,通俗来讲就是:大学要想办法培养出来好人。德行是很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成功等等一切,最终是做人。大学应该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让学生的人生道路,第一,走在正道上,第二,拥有让学生走在正道上的能力,并且走得开心。大学要慢慢训练,让大家慢慢地琢磨这些道理。还有第三个词,叫视野或者胸怀。我们要有胸怀,要有视野,要有宽容,要有合作精神,大学教育培养这方面的品格也及其重要。

如何应对教学中的挑战

挑战确实很多。比如说,当我转变一个方向,这在研究上是挑战,在教学上也是挑战。例如,当时我申请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但是我从没上过社会工作的课程,这就是一个挑战。因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不按照常规路子走,而是选择做了一种交叉。

张乐天教授和张老师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贵州等地搬回来的旧稿纸和文书


那么我怎么应对挑战呢?我应对挑战的方案是,说服自己。这种选择是我偏好的生活方式,我选择的不是成功,而是因为这样做更有意思。如果你选择之后想的是成功,你就会变得苦恼,因为成功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即使成功了,你会发现,成功也就这么回事。

张乐天教授在“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季为读者们述说书信里上海人的纸短情长(2022104日)


所以仅仅把成功看成奋斗的目标是很没有意思的。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要学会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不被它搞得焦虑抑郁。所以我在进行事业的选择和生活之路的选择时,希望找到一条我觉得日子过得比较舒心的选择。这样以后这个压力就是我自找的,所以我不会埋怨别人,也不会焦虑。更重要的还在于你做出选择的事情是你喜欢的事情,你的潜力才能充分的调动,你就会变得比别人更聪明。

对于青年的寄语

单就能力而言的话,我认为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我把它称之为对话的能力,就是说学生要有一种迅速的判断能力,要有一种很强的理解周边世界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跟带有批判的视野相关,要有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智慧的选择和应对的这种能力。

 欢迎继续关注

“老教授谈教书育人”系列推送


供稿:张乐天

编辑:韩佳  郭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