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体现我校老教授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进一步推进老同志在当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发挥作用,2019年,我校设立了老教授课程思政工作坊。在老干部党委的统筹下,由老干部工作处牵头负责,联合退休教职工工作处、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等部门,共同推进老同志参与学校中心工作。2020年,工作坊联合《复旦》校刊,开设“老教授谈教书育人”专栏,特邀各院系老教授结合多年来教书育人的经验,围绕“我所开设过的课程”、“我当年是怎么编写教材的”、“我当年是怎样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我们当年是这样备课的”等主题撰写文稿,传授经验为主,讲述当年故事为辅,为广大在职教师备课、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老教授谈教书育人”专栏系列文稿,既有在《复旦》校刊定期发表,也有在《校史通讯》和复旦主页“相辉笔会”刊登。我们将在本公众号中陆续加以推送。本期与您分享尚汉冀教授的教研心得,并借此对尚教授表示敬意和谢意。
数学的应用是值得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尚汉冀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在近30年从事应用数学的研究中,创建了友邦-复旦精算中心,为中国精算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曾出版英文专著1部、中文著作和译作9部,发表论文7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金融启蒙终身贡献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9年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到工厂“开门办学”
我毕业后就在复旦大学数学系从事教学工作,投身应用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在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入校后,我和同事们带领一些同学找工厂去“开门办学”。到了一家生产柴油机的工农动力机厂,一到工厂我们就向厂方提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数学问题”,但厂里的技术人员回答说好像没有数学问题,并反问,“你们有没有在内燃机方面用到过数学”。正好我和一些同事曾经到过沪东造船厂,在内燃机配气机构和增压器等方面碰到过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技术问题,于是就同工农动力机厂的同志说了这些情况。厂里的技术人员听了以后很高兴,说:“我们正在研制一台新产品,是卡车上用的6105Q型柴油机,在研制过程中配气机构出了问题,你们能不能出些主意帮忙解决问题?”我根据在文献中看到过的一种复合摆线型配气凸轮加以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配气凸轮,用到6105Q型柴油机上立见功效,改进了燃烧情况、降低了油耗,经济效益明显。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以前也知道数学是有用的,但往往停留在中学时代就听老师讲过的“海王星的轨道是靠数学计算出来的”,现在才有了亲身的感受。
尚汉冀老师在复旦大学的记分册
这次经历也激发了我在内燃机行业中从事配气机构研究的浓厚兴趣。在此后的十多年中,为了深入内燃机行业,我走遍了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十家单位,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请教,先后从农用手扶拖拉机、汽车发动机、铁路机车发动机直至万吨级货轮的液压气阀机构进行了有关配气凸轮设计,以及配气机构的动力学计算、建模、分析和编程计算的工作。这些实践工作使我这样一位数学工作者得以进入内燃机学科的专业领域,担任了中国内燃机学会配气机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我主持的研究项目“内燃机配气机构计算方法、程序和应用”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上这些工作都是得到内燃机行业中许多朋友的帮助而完成的,如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邵慰严和彭健两位高级工程师和我都是半个世纪的老朋友,至今还保持着联系。
为国家培养精算人才
复旦大学培养精算人才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培养精算方向的研究生,开始时就是培养应用数学精算方向的理学硕士,近年来增加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中也有人学习精算。这两方面的硕士至今已有好几十位,其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人才。例如,2000年毕业的张晓宇,现在已成为友邦人寿保险公司的总经理,被评为“2020 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之一。另一条途径是从1994年起,复旦大学与回归上海的友邦保险公司合作,成立了友邦-复旦精算中心,创办了业余精算培训班,面向上海市各高校招生,资助学生学习北美精算师协会(SOA)的精算课程及参加SOA考试。而且每半年招生一期,至今已招收56期(另有两期函授班),学生共约700多名。
友邦-复旦精算中心成立20周年合影(2014年)
以上情况说明,复旦大学数学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数学人才,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经济人才,这也许可以视为对当年苏步青先生等前辈数学家“鸡孵鸭”经验的某种追随。
在科研方面,精算方向既有从事学术类型的科研,也有从事实务类型的科研。前者最具代表性的是1999一2003年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保险信息处理与精算数学理论和方法”,此项目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共同承担,由我任总负责人。这一项目可能是国内最早将数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引入保险领域的重要研究项目。在实务研究方面,在2000年前后,上海市政府主办了一个研究项目“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发展趋势研究”,复旦大学派出了数学精算方向的我、余跃年老师和研究生张晓宇、沈烨、徐永强等组成课题组参加了这一项目,承担了其中的一个关键子课题,研究成果获得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等领导的赞扬。
黑板上的“3个同心圆”
回顾几十年来从事数学应用的历程,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优秀的合作同事,如沈玮熙教授、张萌南教授和余跃年、郑韫瑜、李荣敏、黄云敏等老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此时刻,更回想起谷超豪先生多年前的一次演讲,当时谷先生在黑板上画了3个同心圆说最内圈是基础数学或者说核心数学,中间层是应用数学,外层则是数学的实际应用领域,他指出这3个层次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谷先生这些亲切的教导,在我们这些学生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自己在这几十年中能对数学及其应用有所感悟,并能做成一些事情,那都是得益于谷先生的谆谆教诲。师恩如海,终生难忘。
我们现在的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工作,既要学好和掌握好基础数学知识,更要深入实际领域,与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交朋友,向他们学习密切配合、协同合作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使数学在实际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能将李大潜院士常说的将“问题驱动数学研究”落到实处。例如,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韦莱韬悦咨询公司、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等都是我们长期的合作伙伴,没有他们的帮助可以说我们寸步难行。
数学的应用是值得人们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几年前,我也曾接待过一群同学的来访。在访谈结束时,有一位同学说,他听了我介绍的数学应用的例子很感兴趣,他说自己也想在今后从事数学的应用研究,想听听我的意见。我当时回答他,我在年轻时看过一部电影《李时珍》,是讲述名医李时珍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内容让我印象很深,那是李时珍在年轻时有次跟随父亲(当时是一位名医)出游,站在山顶上看到山下河流中有一艘船正在逆水前行,纤夫们背着绳十分吃力。李时珍对父亲说:“父亲,我想学医。”父亲回答说:“你要学医吗,那就得像这艘船一样:一生总在逆流里,可还得向前。”想搞应用就得做好思想准备,“也许会一生总在逆流里,可还得向前”,这是我当时对这位同学所说的话,我现在想想有些后悔,可能打击了一位有志者的积极性。其实我的本意并不是反对他立志搞数学的应用,只是要他做好“逆水行舟”的思想准备。至于我本人,50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学的应用,其中也遇到过各种困难,但至今不悔,因为我觉得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至今仍然认为,数学的应用是值得人们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2021年1月21日,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和学生对尚汉冀教授进行访谈
欢迎继续关注
“老教授谈教书育人”系列推送
供稿:尚汉冀
编辑:韩佳 郭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