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大飞跃”的辩证历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发布时间:2019-01-24浏览次数:2534语音加载中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的大会上,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的历程概括为三次“大飞跃”。这是科学的分析和阐述。意义十分重大,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笔者就此谈谈个人学习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三次“大飞跃”的辩证历程是:逆境——觉醒——崛起。从历程中可以看到,它们确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伟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改革开放”跃进。

第一次“大飞跃”: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仍陷入“三座大山”(封建议、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的逆境之中。因而唤起中国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觉醒。历史大潮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降临于工人阶级集中地,开放口岸始发地,思想文化哺育地——上海。

第二次“大飞跃”: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31-1937年中国遭受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蛮侵略,国家陷入空前的灾难。深重的灾难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和国共合作下,实行了全民抗战、全面抗战,用“一寸河山,一寸血”的代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成熟了,人民革命武装队伍壮大了,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巩固了,这是历史的要求,人民的呼唤。这是伟大的觉醒,这也就为后来建立新中国作了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准备。经过三年解放战争,就彻底摧毁腐朽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建立起人民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次“大飞跃”:1978年迈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1966——1978年中国陷入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出现了“内乱”,到了“经济崩溃的边沿”、“处于危难之中”。(见《习近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在这关头,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马克思主义者,和千万有识之士,毅然奋起,一举粉碎“四人邦”。坚决纠正“左”的错误。使国家从“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统治下,从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理论的支配下,从“五七”指示的空想社会结构的綑缚下,从“闲关自守”(“闲关锁国”)的方针、政策的压制下解放出来。使国家走上“改革开放”掘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实现以40年的历程追上落后了70年(1949)和100年(1911)的历史。洗脱“东亚病夫”的恶名。走上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伟大国家的道路。

三次“伟大的飞跃”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伟大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胡景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