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体会是:努力将专业课教学由单纯讲授式转型为讲授与讨论并举,且以讨论为中心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尊重分歧;要求学生在课后广泛阅读,将自己的点滴体会通过电子邮件和教师交流,教师认真回复每一个学生的来信;将学生在课后的电子邮件交流中表达的观点和疑问集中起来,编印成《学生文选》,发给同学们。教师逐一讲评学生的观点和疑问,并引发大家的讨论。
以我讲授的原典精读课《<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为例,本科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语言学,阅读原典时会碰到很大困难。如果教师只是满堂灌,学生的畏难心理会加重。开始时,我们鼓励学生就阅读和听课中的难点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提出问题,但学生们怕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不敢说,于是我们改用每次讲课后布置思考题的方法,让学生写下听课时和课后阅读时的思考和想法。
学生交上作业后,我们认真评点每一份作业,在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划出红线,写下评语,充分肯定学生鲜活的思想,注意阐发学生观点中的学术价值,解答学生思考中的疑惑。然后,将所有学生的作业按问题分类整理,拿到课堂教学中讲评。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许多同学第一次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自己的观点,心情非常激动,原来不自信的学生在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下,发现学术的殿堂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可以以热情和思索与老师与大师对话的。他们渐渐在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学生作业的讲评,成了这门课程教学中深化课堂讲授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有力手段,也成了这门课程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在讲评中,师生往往从课内的知识伸展到课外,原典中的理论和学术界、社会生活、学生经历密切联系起来,大大开阔了视野,同时教师的学养、个性和情感也在学生面前展露无遗,让学生感悟良多。
一般认为布置课后作业是中学教学的方法,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迫切希望和老师交流,希望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声音。而在课堂上,一方面由于新的知识尚来不及消化,一方面由于学生不自信或害羞,往往很难开展较为深入的讨论。此时,课后思考题给了学生一个整理和发表观点的机会。学生们在思考题的引导下,扩大阅读面,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写出来后通过老师讲评在课堂上交流,引发讨论甚至辩论。这个过程开始时比较艰苦,渐渐地学生们就乐在其中了,以至于一个学期下来后,到最后一次大家都依依不舍,说:“以后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布置思考题是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的方法,而对学生的思考题作业进行讲评又是教师提升课堂讨论质量的重要方法。在学生人人参与发表意见时,很容易出现部分观点质量不高的情况。这个质量不高包括观点缺乏新意、缺乏吸引力、表述不清晰、表述冗长或艰涩。课堂讨论中出现上述任何情况都会使同学感到乏味,而在课堂即时讨论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教师较难控制,以致在有限的讨论时间中难以保证讨论的质量。采用课堂讲评学生思考题作业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全部观点作了精选,同时又作了讲评的悉心准备,大大提升了课堂讨论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讲评中根据学生上交的作业不仅能事先设计并引发学生就某个共同感兴趣的专题展开讨论,而且能有意识地安排观点不同或对立的学生进行辩论。布置思考题和教师讲评相结合,既广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讨论的积极性,又把这种积极性及时提升为高质量的课堂交流,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讨论中量和质的矛盾。
随着学生作业水平的提高,阅读的面越来越广,问题越来越多, 教师往往要查阅许多学生作业提到的书籍。但由于学生思考和提出的问题往往很重要或很有意思,深化了课程内容,我们也乐此不疲去回应和解答。有时我们还会把个别学生课外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内容复印给全班同学,以助讨论。作业和讲评在学生中激起了一股相互学习,“一争高下”的研究热情。来自学生的创造性见解在同学中分享,成了课堂教学中赏心悦目的事。
把布置思考题从教师的要求变成学生的需要,关键是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篇作业,精心点评。我们发现,一旦得到教师的书面评点和课堂讲评,学生参与研究和讨论的自信心就大大增强。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精读课开始阶段由教师列出每次课程的思考题是必要的,并且在前几次布置中应该要求每个学生都写,“逼”学生“上马”。而到课程中期,思考和作业已经成为学生自觉的需要,此时教师再布置思考题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考,不妨任由学生自选题目,有想法就写,没有想法就不写,以形成非常自由的学习和思考氛围。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是师生互动的的关键之笔。其关键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观点的讲评不仅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思考受到老师的重视,而且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了课堂讨论的主人;教师讲评学生观点,使学生对自己的略显稚嫩的想法逐渐树立了自信,在老师的搀扶下逐渐迈开了探索的大步;教师讲评学生观点,实现了课堂教学师生的充分而深入的对话,这给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教师讲评学生观点,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更多是感悟性的。讲评中展现了教师的思想、学养与人格的特征,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知识外的东西;教师的讲评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无形之中在学生中形成了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氛围。
这样做教师很辛苦,但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