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鲁卫:在有利争鸣的氛围下尽快厘清建党史

发布时间:2020-07-16浏览次数:347语音加载中

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给复旦志愿者的回信重申了“四学”。为了学好党史,需要有一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党史。已有的党史,对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缺乏殷实的史实。比如对1920年8月所召开的会议的议程,对党纲内容的讨论等,很难看出具体的内容。许多目前已经找到的史实均无法收入这本较早出版的党史。因此对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就难以真正认清。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北京,2002年,pp.57-66] 考虑到下个月即将纪念这次会议召开100周年,中央有必要就这段历史,这次会议前后的时间,逐一厘清。对于党史的撰写,建议集中各路专家,具有各种观点的专家,在有利于争鸣的氛围下,讨论、确定建党的基本史实。

之所以提出这一想法,是因为我们当前,即使对苏共成立的历史,其实也是语焉不详,且很可能是立不住脚的。

经我们的若干学者确定的苏联共产党(或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日期是1917年4月24日;西方国家多数将其定为1912年1月;苏联(俄罗斯)自己,则将其记为1903年7月30日(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或1898年3月1日(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

这些日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我国依据的是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于沛等四人所著《世界历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但是此书[上书,第13册,pp.24-25]并未注明一个明确的日期,只是说:“到(2017年)4月底举行第七次党代表会议时,当已经发展到78个组织,大8万名党员。列宁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主席,并加入第一次选举出的九人中央委员会。这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在党内确立起来”。注明所引文献为[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旺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倒还是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7月,pp.209-210] 言明:“1917年4月24日,布尔什维克第七次(四月)代表会议开幕。这回是有党以来第一次公开举行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这次会议就其意义来说在党史上等于一次党代表大会。” “列宁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作为党的当前任务。” 这“意味着必须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结束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分掌政权的局面”。但这次会议只是表示苏联政权的纯洁性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进,但将此次会议作为党的成立,是没有理由的。

2、 “党的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于1912年1月在布拉格举行。”[上书,p.157] “布拉格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就正式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独立存在。”[上书,p.159] 与前述理由类似,一个党的党内有派别,纯化党的组织,是一个党经常要做的事,总不能清除异派一次,就算一次建党的日子吧。

3、 而最早的日子是上世纪末:“虽然1898年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党还是没有建立起来。当时还没有党纲和党章。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出的党中央委员会不久就被破获,再也没有恢复过,因为没有人去恢复它。”[上书,p.32] 所以此次会议虽然意义重要,但是不完全认作建党日子似也有道理。

4、 可是,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就不一样了。社会民主工党二次代表大会于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分别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召开。“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通过的党纲和党章,建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 [上书,p.57]   虽然到1905年1月,该党内还形成了两个彼此独立的派别,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各有自己的中央,各有自己的机关报。但党内有派不能认为党还未建立起来。成熟建立的党之内还是会有派别,甚至是公开的派别。似乎没有理由不将二次党代会的开幕日(1903年7月30日)作为建党日子是有相当充分的理由的。

我们应当摒弃国内现有对苏共党史建立时间为1917年4月24日的说法。

关于中共党史上史实的一些争论,更可以作为学术问题,在有利争鸣的氛围下明确史实细节,有利做出科学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