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红色故事,深情献礼二十大⑥ 杨秉辉:一生从医 终身奉献

发布时间:2023-08-31浏览次数:417语音加载中



杨秉辉1938年8月生,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肝癌筛查等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在近20年的医院管理实践中,为中山医院的学科发展、硬件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退休后,担任中山医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分会副主任。荣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上海市最美老干部”等荣誉称号。

2022年10月16日杨秉辉同志收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实况,心情十分激动。他说:“当前国际风云变幻,新冠疫情尚有起伏,对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来说,任务更加光荣而艰巨。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涉及政治、经济、民生、国防、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我虽是一名退休党员,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我还应该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总书记的报告中还特别提到了青年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对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理当更加尽力。”

支持全科医学 倡导医学人文




全科医学提倡“以人为本”,医学生普遍缺乏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杨秉辉同志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他组织全科医学科同事起草教案、汇编书籍、深入探讨,于2010年起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设“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选修课,亲自担任“医学的人文精神”“中外关于医德的论述”等重要课程的讲授,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还主编了《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技巧》一书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教材。

医学的人文精神是医患沟通的基础,良好的医患沟通则是临床医疗和谐满意的前提。杨秉辉同志讲授的课程沉淀了多年的临床工作和医疗管理经验,内容生动、实例丰富,很受欢迎,成为复旦大学与在线教育平台联合创办的《人文与医学》共享视频课与见面课的主讲内容。

坚持医学科普 助力健康中国



杨秉辉同志非常关注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退休之后对医学科普事业更添几分热情。他广泛阅读医学文献,时刻关注国家发布的各种健康工作信息,从中找寻合适的科普创作素材,不遗余力进行医学科普推广,并取得卓越成效。他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开设“走出亚健康”专栏;在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了医学科普文章200余篇;创作并出版了医学科普图书8册。此外,他还应邀在各级机构进行健康讲座。从里弄社区到大学讲堂,他的身影一直出现在科普宣讲的讲台。如:系列讲座“健康来自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年约20至30场,他表述清晰、通俗易懂,深受广大民众欢迎。

2018年5月,自创多媒体公众号“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已发布医学科普文章270余篇,同时在“人民网”等国家主办的大型媒体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点击率甚高。
在医学科普创作中,他不但注意作品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还在作品中努力宣传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在他创作的长篇医学小说《祺东的黄兴家医生》中,更是用了大量的笔墨讴歌某地区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提高。他说,医学科普也应该有时代的特征,应该始终传递“正能量”。
秉持入党初心 关爱青年成长




杨秉辉同志在教育卫生系统工作已逾半个世纪。他深知医学事业需要传承,党和国家的事业更寄希望于年轻同志的成长。从担任中山医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分会副主任以来,他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促进青年学生及青年医务工作者成长成才。他开设“与时代的主题同心、同向”讲座,勉励毕业生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他讲述“改革开放40年中山医院的发展”,与青年学生座谈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他讲授“医学的人文精神与医务人员的修养”,在青年医务人员中宣扬医学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质。

杨秉辉同志现已年过八旬,每天仍在勤奋学习,笔耕不辍。他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意义深远,作为一名医生,“初心”是治病救人,“使命”是促进人类的健康。退休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初心”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员的信念始终不渝。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尽力做点力所能及之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欢迎继续关注

供稿:老干部工作处

编辑:韩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