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福会养老院

发布时间:2012-04-26浏览次数:1251语音加载中

 

    在教卫老干部处的精心策划组织和悉心周全安排下,教卫系统老干部体验中福会养老院活动正在有序地进行中。我校老干部体验活动选定在412—15日,通过活动宣传,对象落实到注重细节,组织实施,四天来,16位老干部与养院亲密接触,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了养老院的生活,对社会机构养老方式有了真切的感受。

坐落在青浦的中福会养老院,河畔相依,绿草茵茵,景色秀丽,空气清新,三栋公寓由连廊相连,全院采用无障碍、人性化的设计,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安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老干部们首先参观了养老院。保健站、康复理疗室里配有专职的医师;餐厅、美容美发室、洗衣房、小超市等日常生活必须一应俱全;室内迷你高尔夫、健身房、沙弧球、桌球室、棋牌室等,是老人们舒展筋骨、强身健体的运动场所;电脑房、书画室、阅览室、舞蹈房、卡拉OK室等设施则是老人们满足兴趣爱好,修身养心,施展才华的舞台。室外还有运动设施、门球场、垂钓区等,丰富性、多样化的配套设施,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个性老人们的生活需求。在养老院的周边有着独特的资源,它与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比邻,为入住老人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而且医院还专为养老院开设了一扇边门,成为了快速就医的绿色通道;它又与青浦高级中学相邻,朝阳与夕阳交相辉映,孩子们的欢笑声,朗朗的读书声时而伴着和风吹送进养老院,使老人们在对曾经有过往事的回味中,找寻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咀嚼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生活,颐养天年。老干部们边参观,边交谈,对养老院的环境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在四天养老院全方位的生活体验中,老干部们享受着与入住老人同等待遇。每天上午服务员登门整理房间,晚上保健医生逐一问诊,测量血压。在住房内按有电铃,有需要时即可以得到及时服务。根据每天作息时间的安排,老干部们不仅参与了养老院组织的看电影、参观青浦博物馆等各类娱乐休闲活动,还主动了解、收集了有关养老院的资讯。在养老院里,有的老干部还意外地遇到了几十年前曾在一起工作过的老战友、遇见了本校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老同事,大家相见格外情切,回忆起过去工作时的场景和生活点滴,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在几天随机“走家访户”的过程中,我们记录下了入住老人选择养老院的缘由及对养老院的评价。

访问一:

一对离休干部夫妇,85岁,生活能自理。居住一室一厅,每月房租7800元,伙食费1500元,护理费300元。原在上海纺织系统工作,因单位转制,离休后关系由街道属地化管理,家住田林新村。两个月前,随徐汇区老干部局组织的养老院体验活动,来到青浦中福会养老院。在实地感受之后,夫妇俩在并无事先准备的基础上当即商量决定入住,并签订了协议,缴纳了定金,预付三个月的房租。谈及到为何选择养老院养老的理由时,他们说,居家养老,每天开门七件事,非常令人烦心,女儿身体又不好,还要照顾父母,感到于心不忍。如果请钟点工,救急不救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若请全职保姆,又会感到有风险,不安全。权衡后夫妇俩认为选择养老院作为人生的最后一站未尝不可,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而且生活安定、安心、安全,余生可托付,有保障。已经入住了一个多月,感觉不错,认为这里生活设施齐备,娱乐品种多样,就医方便,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服务规范,人情味浓,比较合适老年人养老。

访问二:

纺织局退休干部,80余岁,生活能自理。居住在朝北单人间,每月房租3300元,伙食费750元。交谈中得知,他是在来养老院探访同事之后,萌发了入住念头,至今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四个多月。他说老年人体力、精力衰退,活动区域有限,现代化的生活已经无法去享受,养老院虽然在远郊,少了大都市的热闹和繁华,但对老年人来说,反而是排除了“诱惑”,让心慢慢地安静了下来。其实住在那里都一样,唯求基本生活、医疗有保障,在家我也是一人,子女忙于工作,少有闲暇时间,家中散多聚少,选择住进养老院,至少我能丢弃烦恼和杂念,自由自在的生活,与同住的老人串门聊天,上网收看喜好的信息,服务员随叫随到,每天的生活简单、安逸、平静、充实。

访问三:

退休干部,80余岁,生活能自理。居住在朝北单人间,每月房租3300元,伙食费750元,护理费300元,上网费50元。他从苏州来沪,在多家养老院比较、筛选后,选择了中福会养老院。居住一段时间后感到非常满意。去时正逢妹妹来探访,兄妹俩向我们介绍了养老院的生活,房间每天有服务员打扫,娱乐设施天天开放,每周放映电影,还组织老人到超市购物,外出踏青旅游。人性化的服务让老人感到温馨,舒适的环境让老人感到舒心,科学、规范化的管理让老人及家属感到放心。

访问四:

高校教授,103岁,除耳背外,思维清晰,能扶助步器行走,生活部分能自理。膝下有三个儿女,二个儿子远在美国和加拿大,女儿在上海,外孙女在国外,故女儿经常国内外往返。老人看上去精神不错,很有气质,穿着得体,知识分子的风范犹存。房间一角的墙上贴满了家庭照片,老人家拿着放大镜向我们一一作了介绍。可以想象每天伴着照片中的张张笑脸生活,也许能释缓老人家精神上的空虚,让回忆填补老人家内心的寂寞,但是无亲人陪伴,孤寡一人的晚年生活,一定是老人家始料未及的。在交谈中,老人家说,我在这里生活无忧,就是感到孤独。

访问五:

医院退休职工,78岁,生活能自理。居住在朝南双人标房,每月房租4800元。二个女儿都在国外。一年前与老伴商量后,从网上搜寻了多家养老院,并做了实地探访,从中选择了中福会养老院。就在准备入住前夕,老伴不幸突患重病去世。原本租用的双人房间,如今老人一人独居,问及感受时,他不假思索地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生存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在这里可以得到保证。

访问六:

一对生活不能自理夫妇,93岁、94岁,一双女儿在国外。居住双人间标房,每月租金6000元,自带保姆月工资近3000余元,另还需为保姆付床位费每月800元,加之护理费和伙食费,月消费在万元以上。老夫妇为退休职工,入住费用除退休工资外,差额部分由两个女儿补贴。保姆说,这两位老人是幸福的,女儿虽然不能在身边尽孝,但是为父母选择了最为合适的养老环境。

入住体验,交流访谈,中福会养老院四天来的生活给老干部们带来了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这里的环境条件一流,管理有序服务规范,完全能与国外的养老院一比,以此可见国家对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已有准备,并在大力发展这一朝阳产业。但是像这样规范化的养老院偏少,而且大都距离市区较远,入住费用又较高,对收入一般的老人来说,经济上难以承受。养老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问题。“十二五”时期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重中之重是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解决民生保障与社会事业短板问题,保障老年人晚年的幸福安康,理应成为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

上海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如何安度晚年是每个老年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到哪里去养老,什么地方适合养老,何以养老,这是每个家庭老年人和子女要考虑的问题。无论选择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或是社会机构养老,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唯一的,就是让全社会一起来关注、关心、关爱老年人的生活,在“六个老有”保障下,享受同一片蓝天,享受社会的尊重,享受亲人的呵护,安度晚年,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