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诗词天地” “上海老干部”微信公众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023年9月8日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这些谚语正是对白露生动地描述。可见,白露一到,真正的凉爽季节开始啦!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第3个节气。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过后,夜里空气中的水汽遇冷结成细小的水滴 ,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转凉的象征。这时候昼夜温差大、天气干燥,因此养生要注重保暖和润燥。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病。因此,天气转凉慎穿露脐装,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强腹部保暖,防止肚脐受寒。除了外部的保暖,内部同样要注意保暖。像海鲜等寒凉之物,不适宜多吃,以免脾胃受凉。可以多吃山药、莲子、百合、白萝卜等白色食物。
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要护住阳气,以抵抗寒邪侵袭。
人体后背脊柱位置有一条经脉叫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统管一身阳气。如果后背受凉必然会损伤督脉,耗损阳气。因此,养阳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阳晒背部,用阳光之温热来补充体内阳气的不足。夜间入睡要撤掉凉席,谨防寒邪入体。
“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这是因为受凉后寒邪直中经络,损伤阳气,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白露期间如需空调降温,一定要注意护好头部,避免直吹。俗话说“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白露后阴寒之气渐增,换掉凉鞋,穿上保暖透气的球鞋、棉鞋是暖脚的第一步。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腿寒的朋友还可加入艾叶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吃梨
秋天主肺,要防秋燥,梨可以润燥、镇咳、降火。
秋天吃梨,既可以生津润燥,也可以清热化痰。
但是梨本身性凉,所以孩子和老人不宜多吃,可以加冰糖做成梨汤,不仅可以降低凉性,而且润燥效果更好。
吃藕
秋季,鲜藕开始上市,生、熟皆可食。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如果是生吃,一般用来榨汁。秋季时节,天气干燥,很多人会觉得咽干、皮肤干燥或者便秘,可以将鲜藕汁、鲜梨汁、鲜荸荠汁、甘蔗汁等混合,缓解干燥和便秘。熟吃可以炒藕片、莲藕炖排骨等。
吃鸭肉
俗话说:“秋季补的好,冬天病不找”。
白露时节,当然要贴秋膘。医学研究认为,秋天吃鸭肉最好,尤其是老鸭肉。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鸭肉可以进补。
而秋天燥邪严重,食用凉性鸭肉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秋天容易上火的人来说,吃鸭肉还能祛火除燥。
《诗经》之《周南》中有云:“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前五日,鸿雁此时自南而往北也,鸿为大,雁为小,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秋日渐成格局,鸿雁从北方飞向南方,以躲避寒冬,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后五日,玄鸟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白露满山叶飞坠。玄鸟即燕子。此时,已近中秋。不论南北,人人念归,便有了“玄鸟归”的淳朴愿望。再五日,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借此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茶客们的喜爱。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接人待客必喝“白露米酒”。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诗意般的名字,让这个时令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美。四季轮回里,有一白露,落入怀中,掸开灰色乏味的生活尘埃,化成小诗一朵。从白露开始,暑气完全褪去,真正的凉爽来到了我们的生活。沉重的汗水凝结成沉甸甸的果实,人们喜悦,感念,分享。 肖复兴在《中国节气里说》:白露是整个秋天最好的时辰,在这样的时辰里,秋才有了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