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人--郭晓燕郭晓燕老师今年95岁了,曾在枫林校区老干部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她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愿做一颗有益于为人民服务的红色种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她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全心全意地为老干部服务,助力老干部乐享美好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为党的事业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她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始终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人们。她对每位老同志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帮助释疑解惑,是老同志的暖心人。她虽已高龄,身体衰弱行动不便,但老同志的安危冷暖始终是她的牵挂。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当她知道因为小区实行封控管理,老同志与子女暂时不能见面,由此所造成日常生活的改变,出现了较多的心理问题,感到孤独产生焦虑,她就主动担当了志愿者,经常与老同志打电话互通信息,交流谈心,并根据每位老同志的特点做心理疏导,减轻负面情绪,鼓励他们要坚强,让大家相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一起努力,坚持就是胜利!不少老同志的子女经常打电话给老干部处工作人员赞扬她,说:“只要是郭老师给我爸爸打过了电话,他整个人就显得精神和轻松,心态好了
2023-08-31 301
今年91岁高龄的离休干部俞顺章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教授,更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流行病学专家。数十年来,他始终立足于公共卫生事业领域,投身于消灭和控制疾病的战斗中。离休后,他仍义无反顾主动担责,密切关注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动态,敏锐把握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动向。 俞老师为中国的流行病学发展作出过一些贡献。他在苏德隆教授的指导下,参与血吸虫防治的研究和控制。1983年他在宁波参与3000人甲型肝炎流行的调查。两年后在上海参加了控制3万人甲肝流行。1988年在上海30万人甲肝大流行时,他参与确定毛蚶与甲肝关系的调查,确立了食用毛蚶是最有可能的病因,为政府提出了控制甲肝流行的建议。9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了一起由O157出血型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大爆发,上万人受感染发病,数十人死亡。俞教授的团队建立了快速灵敏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O157的方法。同时,他为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流行病学家。《公卫学者张作风:和导师俞顺章教授谈上海新冠疫情》一文中,提及俞顺章老师为中国流行病学发展所作贡献俞顺章老师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总是义不容辞地站出来,2003年曾受上海市
2023-08-31 25
杨秉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院长,内科学教授。退休后曾作为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上海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的他,仍然身体力行笔耕不辍,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科普和艺术创作等形式担负起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自2018年起,杨院长通过“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个人公众号发布原创的医学科普作品及游记、随笔、图画等文艺作品,内容丰富、受众广泛,并以每周至少一次的高频坚持更新。近期,结合疫情特殊时期,又在公众号上推出他潜心抒写的《大白颂》,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各行各业下沉基层担任“大白”连轴转的感人场景,赞扬了“大白”不畏风险、日以继夜的无私奉献,感恩“大白”始终以人民为重,为了民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下面转发全文以飨读者。供稿:杨秉辉、老干部工作处图片来源:“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公众号编辑:韩 佳
2023-08-31 16
近期上海市开展了多轮核酸检测,复旦大学百岁离休干部沈静所在小区也不例外。沈老师面对疫情积极乐观,主动配合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沈静老师出生于1922年5月,即将迎来百岁生日,居委会工作人员知道她年龄大,早早就安排好为她上门进行核酸检测。沈老师说:“我身体还好,能自己下楼。医生们每天工作量大,很辛苦,我不能再给他们增添麻烦。走下楼是给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就这样,核酸检测时沈老师坚持自己下楼。在小区多次核酸检测中,一位邻居见沈老师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体健康,深感敬佩,委托志愿者向她赠送了10个鸡蛋,叮嘱老人家保重身体。沈老师特意手写回信表示感谢。在检测过程中,足不出户的邻居们多日不见,都保持距离亲切地向沈老师示意,表达关切之情。2020年疫情初期,曾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沈静老师心中还时常惦念着学生。虽然身处疫情封控的特殊时期,仍不忘对医学生,特别是年轻党员寄予厚望。沈老师是复旦大学离休干部配合抗击疫情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疫情,他们都能积极配合防疫要求,足不出户。有的编辑资料,为疫情防控做义务宣传员;有的结合自己学科背景,为抗击疫情建言献策;有的发挥书画特长,讴歌抗疫志愿者。相信在全社会的
2023-08-31 12
,时长00:52“上海这次疫情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使祸国殃民的冠状病毒在上海早日清零,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致敬,你们辛苦了!上海加油!”前几日,9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张守庠向复旦大学老干部工作处发来了这样一段令人热泪盈眶的视频。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张守庠老师在居家封闭期间仍满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关心疫情动向,用影像和文字传达对全国支援的由衷感激、对一线同志们的无限敬佩和对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念,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为封闭中焦灼的我们打下了一针强心剂。早在2020年初疫情爆发时,擅长诗歌书画的张守庠老师就开始拿起纸笔创作,用笔墨抒情、以书香抗疫,将一名老党员、老革命战士的心声付诸笔端。阳光雨露味甘甜,革命精神代代传。牢记红军长征志,常温春秋祭先贤。深知上善若水美,更敬高端明镜悬。发展依旧道理硬,大梦成真小梦圆。2020年初,张守庠老师重写了这首创作于2015年新春的七言律诗,献给战斗在抗疫前线的英雄们,感谢他们勇传革命精神,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在一线咬紧牙关,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发展建设作出伟大贡献。紧接着,张守庠老师又创
2023-08-31 19
版权所有 © 复旦大学老干部工作处
沪ICP备042465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 200433 电话: 65642222
  • 中组部老干部局
    离退休干部工作
  • 教育部老干部之家
  • 上海老干部